•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6 14:20:50 股吧网页版
古文字遇见AI会发生什么?这场清华论坛,让全球学者为冷门绝学沸腾
来源:上观新闻

  一场看似高冷的古文字国际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掀起思想风暴。来自14国、80多所机构的180余位学者,包括牛津、芝加哥等世界名校专家,热烈讨论起如何用人工智能破译战国竹简、将《诗经》前身的乐章转成现代乐谱。这些沉睡千年的文字,正通过科技与文明的对话,焕发全新生命力。

  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展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项目,让观众眼前一亮。这套计划出版18卷的丛书,目前已推出4卷,像一座桥梁,让海外学界清晰看到中华早期文明的面貌。

  牛津大学麦笛教授提出一个生动比喻:“书写和AI都是改变人类社会的‘超级工具’。”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则透露,学校正大力推进AI与古文字研究的融合——这门曾被认为冷门的学问,正在科技赋能下迎来黄金时代。

  新加坡国立大学顾史考教授的分享宛若一场奇幻之旅。他解读了清华简《乐风》中两个关键符号:“穆”代表休止符,“地”表示延长音。当两千年前的乐章通过现代乐谱在会场响起,与会者仿佛听见了先秦时代的回响。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通过出土的秦汉律令简牍,论述秦汉律典的系统性。德国汉堡大学傅敏怡教授则从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奏谳书》复原出古人的“文档汇编”智慧。

  “我们正处在古文字研究最好的时代。”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难掩兴奋。他表示,当前大量新材料的发现与AI技术的加持,使这门学科走在人文社科前沿。国家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正在系统挖掘这些文化宝藏。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整理出版清华简14辑,其研究成果成为解读中华文明源头的重要密码。这场论坛不仅展示了冷门绝学的温度,更让人们看到,那些刻在甲骨、铸于青铜、写在竹简上的祖先智慧,正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