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获悉,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同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发布消息称,目前,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方面,对经济大省投放占比达83%,充分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占比达40%,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投放占比达40%,精准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领域。
此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也介绍了该行全力高效推进基金设立和投放的情况。农发行表示,自9月29日设立基金至10月17日15时,完成分配给农发行1500亿元额度的1001.11亿元基金投放,共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在此背景下,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全力高效推进基金设立和投放。
国开行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投放工作。总分行高效协同,紧盯目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完成业务系统改造,加强项目对接储备,并在做好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加快项目评审和资金投放。
进出口银行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组长的基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面负责基金筹建与投放工作。领导小组紧盯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挂图作战。
“我行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基金设立与投放工作,同时下设工作专班,分设三个团队并行作业、统筹协调。各省级分行同步设立专班,‘一把手’亲自负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基金工作高效推进、合规运作、精准落地。”农发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政策性银行在9月29日取得监管部门批复当日即分别全额出资成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作为投放主体,并实现首批基金投放。当日,国开行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农发行全额出资成立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104.83亿元的首批基金投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时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国开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截至10月17日已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项目投放710.5亿元,占比37.5%。
“助力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向12个经济大省407个投资项目投放671.36亿元。主动对接和挖掘优质民间投资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合规加大支持力度,向23个民间投资项目投放93.59亿元。”谈及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质效时,农发行相关负责人称。
对于下一步发展,农发行表示,将继续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基金项目评审和投放进度,不折不扣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政治任务。
国开行称,将坚持精准投放、保本微利、合规运作,做到行动快、投向准、落点实、风控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目标,并在主责主业范围内积极提供项目配套贷款支持,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进出口银行表示,将立足职能定位,投贷结合、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确保圆满完成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任务,加大对基金已支持项目的配套贷款支持力度,切实履行好政策性金融职责使命,以政策性金融跨周期调节作用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