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配送车全面进入商用元年的首个双十一,各家物流企业近期开启了大规模的无人车设备采购投用潮。
日前,一则“中国邮政集中采购7000台无人车”的招标项目引发业内关注。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该采购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无人车(大/中/小型)硬件设备租赁、自动驾驶服务(FSD)及算法升级、无人车运营和维保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4年。最终,九识(苏州)智能科技、中邮科技、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江苏合一新能源科技、地上铁、菜鸟、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7家企业被纳入中标候选人公示名单。
10月24日,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物流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菜鸟日前披露了新一代无人物流产品,并称其多支无人车队已投入双十一物流保障,菜鸟无人车7月已与申通快递达成战略合作,并助力申通达成“年内投运2000台无人车”目标。
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及人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近几年仓储、中转分拨环节已实现自动化设备普及,如今末端配送加速迈向无人化,将进一步带动物流进入全链路的数字化与自动化阶段。
主流快递企业批量投用无人车降本增效
根据中国邮政发布的《2025年无人车租赁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7000台无人车采购需求中,小型无人车(3-4m³)包预估租赁数量506台,最高限价单价(含税)2080元/台/月,预计投用全部区域,投标人应为投标车辆的制造商或唯一代理商。严寒地区使用的无人车,应对车辆做好低温防护措施,如配置电池加热功能、提供雪地胎/防滑链更换和存放服务等,保障无人车在环境温度在低于-20℃条件下正常使用。

九识、中邮科技、白犀牛成为中国邮政小型无人车供应商,来源:中国邮政电子采购与供应平台。
中标候选人公示显示,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国邮政小型无人车(3-4m³)的主选供应商,中邮科技、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分别为第一、第二备选供应商。据中国邮政介绍,主供应商应在订单下达之日起10日内配合使用方获得无人车路权许可、15日内上路运营,如主供应商回复不能满足或逾期未满足,由使用单位按排序启用备选供应商承接此订单本区域无人车租赁服务。
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方面称,7000台订单的落地,预示着无人货运行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邮政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大规模采购智能配送车辆的决定,将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有望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浪潮。
伴随无人车技术成熟度拐点到来、核心传感器等成本下降、即时零售市场需求爆发、全国200多座城市开放路权审批、政策法规支持等多重因素加持,2025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无人物流车的爆发性增长元年和规模化商用爆发拐点。作为快递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技术,末端无人车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新石器、白犀牛、九识等L4级无人驾驶技术代表企业在今年都获得多轮融资。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与主流快递企业的合作力度也持续加大。
据顺丰半年报介绍,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在19个省份72个城市累计投入运营超过1800辆无人车,主要应用在中转场和网点间、网点和小哥收派区域间的运输,及园区和校园等场景,有效降低支线运输成本。南都记者留意到,为推动无人车规模化落地运营,顺丰已三度投资白犀牛无人车,光今年就连续两度加注,并在多地网点举行了无人车交车仪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超3000台中通无人配送车每天在25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今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未来落地1万台无人车。中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透露:“无人车在降本上成效显著——从站点到驿站环节,用无人车可以减少6~7分/票成本。”“随着各地路权逐步放开和技术迭代降本,无人车即将进入规模换量阶段。我们还搭建无人车运力平台,致力于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
目前,申通已在全国25省超100城试点无人车配送,计划年内投运2000台无人车,与菜鸟无人车合作有望进一步扩大末端智能配送网络覆盖范围。申通快递总裁王文彬认为,在快递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降本已进入深水区,无人车正是申通践行“数智化驱动内涵式增长”战略的重要举措。无人车规模化应用战略,标志着其数智化能力进一步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将有效解决末端网点“人工成本高、招工难、管理复杂”等痛点。
应用场景从快递走向即时物流
业内普遍认为,低速无人配送车是自动驾驶技术中最早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场景,这主要得益于AI等技术成熟、需求爆发、路权开放三方面因素。有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过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较2024年增长超50%。快递物流无人车开始从“试点示范”正式向“规模应用”阶段迈进。
5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部分提到: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9月,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城市加大场景和路网开放,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推广末端智能配送服务。政策持续为无人配送车释放利好。
电商大促期间,快递网点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临时资源、成本来应对激增的快递量。白犀牛对外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无人车在不同场景下能为客户降低30%-50%的末端配送成本——某快递加盟商引入无人车后,单票配送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快递直营体系中,无人车可以将快递员从每天4-5小时网点到接驳点间往返奔波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更加专注末端的揽收与派送服务,业务量提升20%以上;此外,无人车还可实现24小时运营,夜间也能通过远程调度执行配送任务。
无人配送车的运用场景正逐步转向快递以外。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表示,“快递行业对无人车的需求,其实是线性增长的,如果只有快递行业的客户,月交付量一千以内就会碰到天花板,再考虑其他方面的约束,今年整个快递行业一万多台的交付量、明年一万五千台左右的交付量,差不多就是上限了。”在他看来,城市配送领域和即时配送领域是上百万小B分散的市场,更具有指数级增长空间,“我们现在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来自于快递行业以外,明年可能是70%-80%来自于快递外场景。”
据悉,白犀牛正在从快递末端配送拓展到城市无人配送更广泛场景:与饿了么合作的校园配送网络,预计将在明年覆盖100所大学。此外,也在商超配送、工业物流等场景实现落地。据规划,白犀牛将继续夯实快递物流核心业务,同步扩展零售补货、同城货运等更多场景。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白犀牛产品并不局限于快递末端场景,未来有希望发展同城货运,未来也有可能会根据需求发展跨城运输。
近日,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余恩源对南都记者谈到,无人配送车是自动驾驶领域第一个过了小规模示范、进入大规模商用的赛道,已经过了野蛮生长阶段,目前整个赛道从过去的研发、测试、示范阶段,开始正式在全球领域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同时,技术发展带来了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除了快递以外,众多新场景正持续涌现。接下来竞争的焦点是合规与安全,社会接受度的普及,符合国家和社会治理系统的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绿色、环保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