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泰国出口额持续增长,中国商品在泰国进口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同时,中国对泰国绿地投资连创新高,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元件、橡胶加工等行业。
汇丰中国常务副行长(候任)兼副行政总裁卫艾华指出,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泰国不仅拥有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其政府更秉持亲商重商、鼓励投资的施政理念,为中资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汽车制造、数字经济及清洁能源等行业领域。凭借地处东盟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泰国已成为区域贸易投资的重要枢纽,更是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的理想门户。
CF40课题组发布的《金融服务企业出海白皮书——中泰合作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以及市场导向型企业贴近海外终端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中企赴泰投资热度攀升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泰国。近期,海尔新能源组织国内加盟商代表团赴泰国开展商务考察与项目对接活动,代表团实地参观了海尔在泰打造的多个新能源标杆项目。
在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方面,中国银行推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机制与平台。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在该平台发布了一家家电出口企业拟在泰国投资设厂的信息,远隔重洋的泰国子行积极响应,为该企业详细介绍了泰国经济发展规划、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两行联动,为企业办理资本金账户开立及汇款提供了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全资控股的泰国本地银行,持有全面银行牌照,凭借强大的跨境结算、融资支持及投融资咨询能力,致力于为在泰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报告》指出,从中国—东盟到中国—泰国的金融合作,已形成多层次的协调框架。《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为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了安全网,“一带一路”倡议(BRI)引导了大规模基础设施融资,RCEP则为跨境金融交易建立了统一规则。本币结算框架(LCS)和数字金融创新(如mBridge项目)的推进,正进一步重塑区域金融生态,使东盟更紧密地融入中国的区域金融体系。
机遇背后的挑战
尽管机遇广阔,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过程中仍面临跨境资金管理和外汇风险等现实挑战。
《报告》调查发现,即使开始在泰国经营管理后,中国企业仍然在跨境资金管理方面面临重大困难。大型企业在初期扩张时的挑战是企业注册和批准的流程复杂耗时,导致初始资本注入出现延误;中长期经营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高昂的银行手续费和交易成本,以及从中国汇出资金的延迟和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的受访者将外汇管制法规视为最紧迫问题,由于现金流资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它们容易受到监管限制和跨境支付低效的影响,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影响尤其显著。
此外,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在泰中国企业的关键金融需求。《报告》指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管理手段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大型企业受访者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多样化的方法,近一半选择使用远期合约、少部分使用货币互换,但仍有近一半表示未采用正式对冲策略。这一结果显示即使在融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结构化的外汇风险管理实践。中小企业的外汇管理手段使用率极低,大部分在没有正式对冲策略的情况下运营,使其在汇率波动面前极为脆弱。制约中小企业参与外汇风险管理的三大因素是:套期保值工具成本较高、获得复杂金融产品的机会有限、金融素养和内部资金管理能力不足。这为金融机构创造了明显机会,包括开发简化且低成本的套期保值工具、打包式金融产品、数字化外汇平台、能力建设服务以及泰中银行联合融资机制,以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期韧性和竞争力。
麦肯锡指出,随着企业出海商业模式日益多样,在新模式下,企业境外融资与资金管理需求尚未完全满足:一是企业境外融资难,特别是跟随核心企业出海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存在与当地银行的信息差,导致企业因缺乏优质资产抵押及信用,难以获得足额融资。二是企业需求差异化显著,大型企业对司库管理要求较高,而中小型企业更关注普惠性、便利性的跨境金融。
企业策略与金融机构角色
《报告》指出,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需要做好市场融入、文化适应、形象提升和合规管理等多个方面。第一,积极融入当地市场,在产品销售端深入研究东道国消费者需求,在生产端积极帮助东道国提升本地供应链水平。第二,深度文化融入,在宗教礼仪、管理方式、劳工关系等多个层面实现深度适应,摒弃“一刀切”管理模式。第三,全面提升企业形象,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社会责任、员工福利保障等维度实现提升。第四,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注重合规管理,深入研究东道国法律法规体系。第五,加强地缘政治风险管控,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机制。第六,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应该充当生态建设者,而非仅仅是竞争者。第七,重视中小企业合作需求。第八,优化融资组合。第九,专业化外汇管理。第十,积极参与商业社群。
对于中国金融机构,《报告》指出,有境外机构的大型金融企业应构建服务企业出海的境内外综合服务体系,中小金融机构可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共建服务企业出海金融服务链。
麦肯锡建议,对于国内银行而言,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快速建立服务多样化出海企业的能力:一是加强与海外本地/区域银行合作。合作策略方面,选择客群、地域、行业等匹配的合作银行,确保国内银行所推荐的客户合作行有意愿、有能力服务与经营;二是建立灵活合作机制,包括白名单客户管理、风控能力输出、计价分润机制等,结合双方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合作行自身能力灵活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