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贾丽
10月24日,加速进化(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发布了全新机器人以及入门级具身智能开发硬件平台BoosterK1。
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速进化已经在全球实现机器人的稳定量产交付,2025年上半年交付数百台,覆盖20多个高校与科研机构,海外客户占比超50%,成为机器人行业交付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截至目前,2025年公司出货量已超过700台,2026年产能有望提升至数万台。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整体交付节奏明显加快,多家企业相继实现产品落地,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企业在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同时,也在加速搭建全球生态平台。
行业交付全面提速
商业化进入新阶段
面对人形机器人赛道升温,各大厂商加快产品研发与场景拓展步伐。
优必选机器人已在工业场景实现Walker S的批量应用;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推出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将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内,大幅降低行业门槛;加速进化此次更是将新推出的机器人的价格再度拉低,首批100台限时售价2.99万元。
加速进化公司负责人称,加速进化将以机器人足球赛事等场景为切入点,推动“端到端全身运动控制大模型”等核心能力的实战化迭代,在打造“简单、可靠、实用”机器人产品的同时,为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构建软硬件基础平台。
随着各大厂商的持续发力,人形机器人行业交付节奏明显加快,商业化进程步入快车道。赵维晨向记者透露,目前,加速进化产能在持续提速,获得了来自科研高校、科技企业、知名赛事战队等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在Booster K1机器人发布活动现场,经销商签约订单超过千台。
此外,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王闯近日公开表示,目前,超1000台通用智元具身机器人已经量产下线,明年公司计划做到几千台。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IROS 2025(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上称,宇树科技第三款人形机器人R1准备量产,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发货。
资本市场也对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看好。加速进化在今年6月份、7月份,先后完成A轮、A+轮融资,投资方涵盖一线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及政府产业基金。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于日前宣布,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推动人形机器人迈向大规模量产新阶段。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交付全面提速,意味着商业化进入新阶段。量产能力正成为检验人形机器人企业技术成熟度的试金石。未来在家庭、商用等更复杂场景中,成本控制、人机交互与场景适应性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加速打造生态体系
共推人形机器人普惠化
迭代技术与产品的同时,构建全球生态,也在近期被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频繁提及。加速进化此次公布,目前已拥有超200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此次,加速进化还发布了Booster Agents,启动Agent开发团队种子投资计划,同时推出“百城万校计划”,覆盖超1000所高校。近期,智元机器人也启动了面向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新创业加速计划,计划在三年内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
赵维晨表示,加速进化提供的不仅仅是“成品终端”,而是一套“可生长、可迭代”的开发基础设施。通过降低开发门槛、激活开发者创造力、链接产业链资源,加速进化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普惠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中国机器人CR教育培训标准委员会委员魏国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产业链资源加速集聚。不过,行业存在交付周期长、产品稳定性不足等痛点。相关企业需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二是加快开发者生态建设,三是选择适合的商用场景作为突破口。”
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交付延迟、产品稳定性等问题,赵维晨表示,加速进化已推出“‘双11’前全款订单12月底不交付3倍赔付”等承诺,并配套软件开发支持,通过这些举措建立市场信心,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升级。
魏国红认为,随着机器人技术在科研、工业与消费场景中不断渗透,人形机器人行业加快从技术研发迈向规模商业化落地阶段。在政策支持与资本加持下,具备量产能力与生态构建意识的企业有望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