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亿元,11万家涉海市场主体扎根深圳10月2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相关情况。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介绍,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已在深圳成功举办五届,是展示中国海洋经济成果、促进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今年海博会以“数智深蓝共创未来”为主题,定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
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深圳首次被赋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任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次为深圳加码。
近年来,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
发布会上,成嶂旻介绍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最新进展。在海洋产业方面,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11万家涉海市场主体在深圳扎根,6000多家“四上”(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习惯称谓)涉海企业撑起产业骨架,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稳产,船舶金融租赁资产规模达179亿元,LNG接卸量连续4年领跑。
在海洋科技方面,深圳集聚了370多个涉海科研团队,2024年涉海企业发明专利增至8万多项。
在海洋政策方面,深圳坚持为企业在蓝色赛道上稳健前行保驾护航。今年7月,深圳成立海洋金融联盟,国开行300余亿元涉海融资余额、建行300亿元专属授信随即同步落地,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聚焦技术研发。同时,相继出台水下机器人、游艇产业等专项规划。
在海上通道方面,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四,275条国际班轮航线把深圳和全球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连在一起。
海博会首次实行市场化办展
据成嶂旻介绍,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本届海博会的核心亮点,可概括为“四个新”。
一是首推市场化办展“新机制”。本届海博会首次全面实行市场化办展,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从企业需求对接、产业资源链接,到交易合作促成,让市场活力成为展会的核心驱动力。
二是聚焦深海科技“新前沿”。展会精准锁定海洋产业核心赛道,重点覆盖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
三是首发蓝色榜单“新标杆”。在蓝色经济新增长论坛上,将首次发布三大“蓝色榜单”:蓝色创新企业榜单、卓越展商系列奖项、蓝色经济贡献奖,表彰代表中国海洋产业未来方向的创新力量、卓越参展企业以及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个人与机构。
四是打造国际交流“新窗口”。本届海博会策划七大核心论坛,涵盖蓝色经济、海洋法治、全球治理等话题,届时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代表将参会,内容专业、视野开阔、话题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