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全面披露当期深圳金融运行情况。从数据来看,深圳金融体系保持平稳运行,信贷总量实现平稳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及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巩固,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末深圳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
企业融资利率降至2.75%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截至2025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7871.52亿元,同比多增超5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住户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
在融资成本方面,深圳持续为企业“减负”成效显著。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两个2万亿、两个1万亿”信贷格局持续巩固
“腾飞贷”助121家企业获资66亿元
此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巩固。据了解,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5.9%。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深圳的信贷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最新数据显示,科技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7.1%;绿色、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增速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持续巩固。
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圳持续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截至2025年9月末,纳入政策支持清单内2552家科技企业、111个项目获得低成本融资资金支持498.6亿元。深化股债联动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深入推进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业务模式增量扩面。截至9月末,已有121家企业通过“腾飞贷”获得66亿元中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初创通”已帮助4522家科技小微“无贷户”企业获得信用贷款68亿元。
此外,“种子贷”“20+8产业贷”与科技担保专项计划结合,已助力超2000家企业融资48亿元;债券市场“科技板”作用亦充分发挥,截至9月末,12家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9只科创债,合计金额334.5亿元。
加力支持消费与外贸
1-8月外汇套保率提升至32.7%
金融服务不仅聚焦重点产业,也在消费提振与外贸发展领域持续加力。为激发消费潜力,深圳运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引导银行新发放相关领域贷款476.1亿元,带动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0%;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优化产品服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在优化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上,深圳通过“信贷+征信”“信贷+担保”双路径破局:“个体通”“深质贷”模式累计帮助超11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增信提额,获贷超47亿元;“跨越贷”试点借助“征信画像+担保增信”,已帮助35家“无贷户”企业获批1.12亿元贷款。此外,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金融惠商户‘贷’动烟火气”专项活动,已促成近3000户个体户融资对接成功,新增融资金额超18亿元。
外贸领域,外汇局深圳市分局通过专场宣导、产品创新等提升企业汇率避险能力。2025年1-8月,深圳外汇套保率达32.7%,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银行机构推出“微贸贷”“跨境电商贷”等产品,有效满足外贸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跨境理财通2.0深圳揽金507亿元
收付金额占大湾区近五成
跨境金融领域,深圳的表现同样亮眼。2025年1-9月,深圳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支合计8592亿元,同比增长1211亿元。其中,办理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企业近1900家,收支金额2956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贸易首办户2675户。辖内商业银行发放跨境人民币境外贷款1516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
FT账户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三季度末,深圳FT账户试点银行由2家增至5家,1-9月交易金额3610亿元,同比增长70.7%。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理财通”2.0版本实施以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1万名,跨境收付金额507.4亿元,金额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业务规模较1.0时期增长超8倍。
数字人民币试点则在规模与场景上双突破。截至2025年9月末,深圳数字人民币钱包累计开立近3000万个,较年初增加近150万个,累计商户(门店数)超过2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近18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400亿元。各运营机构积极探索场景创新: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地首笔数字人民币车险实名支付,并实现建筑业劳务人员数字人民币发薪;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打通“贷款-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采购”闭环,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累计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超2000万元。
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深圳首创“数币商圈集中预付”“商业保险+数字人民币+平台监管”预付式经营管理服务模式。预付式经营管理签约商家近5000家,服务客户数超250万人次,管理资金近47亿元。与此同时,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累计业务金额超100亿元,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下资金池、供应链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多个场景,为跨境数字货币合作提供“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