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就社会关切答记者问。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主持。
近2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多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境内外媒体关于经济发展与宏观政策、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等方面的提问。
“十五五”规划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围绕全会情况、文件起草情况作介绍。江金权说,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他介绍,在起草过程中,一共有两轮大的征求意见。第一轮是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就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5月至6月,中央有关部门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有效建言311.3万余条。第二轮是《建议》的征求意见稿形成以后,8月4日党中央将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2112条,文件起草组经过深入研究,共吸收修改意见452条,吸收率达21.4%。
江金权谈到,《建议》共有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江金权介绍了“十四五”相关成就,其中第一条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他表示,我国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连续跨过了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几个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重要引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7方面主要目标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围绕“十五五”时期形势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以及农业农村等内容作介绍。
韩文秀介绍,《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韩文秀表示,从现在起到2035年,只有10年时间。前五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韩文秀介绍了几个“着力”,第一个是“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努力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韩文秀还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战略任务第一位
围绕“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表示,《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4方面重点任务,可以理解为“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
其中,固本升级,代表着要优化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80%左右。基于此,《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郑栅洁表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可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在创新方面,《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布会现场,郑栅洁强调,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可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透露,要推动我国的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要着眼于四方面,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等。
发布会现场,阴和俊详解了下一步关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创新方向,将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让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同时,“十五五”期间,相关部门也将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不断健全治理机制,并推进国际合作交流,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谈及“十五五”时期的开放工作,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我们开放、引资,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具体来看,《建议》从四方面做了清晰部署,包括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
王文涛表示,我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我们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让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王文涛透露道,接下来,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其中服务业是开放的重点,同时要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围绕“十五五”时期卫生健康、人口发展等内容作介绍。
雷海潮表示,到2024年底,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24年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这对于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工作。我们分析,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综合努力。其中,雷海潮介绍,将在“在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让群众少得重病、及早康复”。
具体做法是,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将在预防端进一步强调精准干预,在治疗端强调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协作,在康复端强调接续服务,在管理端强调长期健康随访,让各个环节能够真正连起来、动起来、强起来。同时,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如何看好病、科学看病的愿望,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的再塑、再造,在院内、在医院之间搭建会诊和转诊的工作平台。
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雷海潮介绍,《建议》重点部署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二是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三是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