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15:43:49 股吧网页版
有望录得2月来最佳月度表现的美国国债,会否因“数据荒”中的9月CPI折戟?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后歆桐

  受到多个事件导致的避险情绪回升,以及美债市场基本面利好提振,美债进入10月后,一改此前颓势,整体录得1.3%的回报率,有望录得今年2月以来最佳月度表现。

  但今晚,“数据荒”中迎来的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可能令美债本轮涨势遭遇逆风。

  美债逆转,有望录得2月来最佳月度表现

  在经历了持续一段时间的抛售后,美国国债在10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逆转走势转涨,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因而已降至4%以下,至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被抛售的最为严重的长期美债,比如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下跌3个基点,至4.54%,同样录得4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首次正式提出所谓“对等关税”计划,令投资者一度纷纷涌向美国国债避险。

  媒体汇编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三收盘,10月美国国债的整体回报率为1.3%,有望创下2月以来的最佳月度表现。多种因素推动了此轮涨势,包括美国政府关门削弱经济增长前景的可能性、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的重新抬头,以及几起备受瞩目的企业破产牵连出的私募信贷市场风险、联邦预算赤字的缩小、美联储持续降息预期等。

  但在价格反弹的同时,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周三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1日,美国国债总额已达38019813354700.26美元,突破38万亿美元,为史上首次突破这一门槛。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凸显了美国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的加速累积。这也是除疫情期间外,美国1万亿美元债务累积速度最快的一次,距美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刚刚过去两个多月。

  此前,今年8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去年11月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去年7月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而在40年前,美国国债规模在9070亿美元左右。根据联合经济委员会(JEC)的估算,过去一年,美国国债总额以每秒69713.82美元的速度增长。

  恐遭9月CPI数据破坏

  但就在即将录得数月最佳月度表现之际,周五晚上9月CPI数据即将公布,若涨幅意外超出预期,可能颠覆未来几个月美联储多次降息的市场共识,重新打击美债走势。值得一提的是,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官方经济报告严重短失,哪怕数据出现轻微偏差,都可能引发远超往常的市场波动。

  根据媒体调查,经济学家预计9月整体CPI环比将上涨0.4%,与8月持平;同比涨幅则为3.1%,较8月提升0.2个百分点。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预计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3.1%,均与8月持平。

  “由于近期完全没有拿到任何政府数据,我认为市场的所有焦点和注意力都会集中在这份报告上。”券商SMBC Nikko的高级美国经济学家拉德塔(Troy Ludtka)称,“这份报告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能‘一锤定音’。”嘉信理财的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琼斯(Kathy Jones)表示,“高于预期的CPI数据虽然可能不会改变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但可能会撼动多次降息的市场共识。这可能成为美债市场的转折点。”

  短期利率期货市场目前预计,在稍晚的12月美联储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很高,明年至少还会降息三次。但如果通胀加剧,这些预期将很脆弱。最近几周,包括达拉斯联储主席洛里·洛根(Lorie Logan)、美联储理事迈克尔·巴尔(Michael Barr)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勒姆(Alberto Musalem)在内的多位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已表示,尽管就业增长放缓,但关税增加价格压力的可能性,使他们对进一步降息犹豫不决。

  在部分分析师看来,华尔街关注的,还不仅仅是数据会否超预期,而是会否偏离预期——无论是通胀高于预期的“过热”信号,还是低于预期的“降温”迹象。

  米什勒金融集团(Mischler Financial Group)的利率销售和交易董事总经理法伦(Tony Farren)表示:“通货膨胀一直很棘手。虽然强劲的数字可能会引发市场负面反应,但疲软的数字可能也不会带来收益,因为交易员可能会对此持怀疑态度。摩根士丹利资管的固定收益主管卡哈德(Vishal Khanduja)也认为,不论如何,”受政府停摆影响,市场依赖的关键数据点缺失,我们无法获得全面清晰的经济图景,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投资者的焦虑也已反映在国债期权交易中。近几个交易日,多笔期权交易旨在对冲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本周末反弹至4.05%以上。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利率策略师本周建议投资者平仓6月以来一直建议的美国国债看涨头寸,因为预计9月CPI数据可能会侵蚀该头寸的利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