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24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韩文秀表示,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两篇文章,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牢端稳。
二是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了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2021年到2025年,设立了5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是过渡期结束后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就是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常态化帮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实践证明,过去5年过渡期的帮扶政策是有力有效的,过渡期后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总体稳定。
韩文秀表示,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继续实行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根据实际适当优化调整,着力提高帮扶效能。
欠发达地区是防止返贫致贫工作的主阵地。在过渡期,国家确定了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地也确定了一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
韩文秀强调,下一步,要继续对欠发达地区予以长期帮扶,中央和省分级负责,分层分类帮扶欠发达地区,助力发展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