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票满载巴西牛肉的集装箱稳稳停靠重庆果园港,在这里高效完成全部清关流程。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却得益于巴西与重庆国际物流新通道的打通。如今,重庆已成为巴西牛肉进口核心主港,这标志着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更是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大里程碑。
据悉,长期以来,巴西牛肉进入重庆等地,需经历“海运至沿海港口—清关—转国内物流”这种多环节辗转的传统物流模式,环节多、耗时长,也显现出内陆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窘境”。本票货物则是由全球头部牛肉生产商首次提供重庆主港报价,让重庆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大港同样具有“议价权”,“一柜到底”的江海联运模式让集装箱从巴西启运后,经上海洋山港直达重庆果园港。全程无需换箱、开箱,所有入境申报、清关查验等手续在重庆一次性完成。这一模式真正激活了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肉类口岸的核心功能,实现了国际贸易规则与内陆口岸流程的无缝对接,彻底告别了以往“沿海清关、国内转内贸”的旧模式。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供图
自2024年6月开启合作以来,重庆保税港区与全球第二大牛肉生产商累计合作规模已超3亿元。此票货物是双方基于长期深度合作,在供应链布局上进行的战略协同,也是双方首次将巴西牛肉的进口终端直接设定在重庆。这彻底改变了内陆地区依赖沿海港口进口大宗商品的传统格局。
新线路使西南市场获得了供应链的“主导权”,货量可根据区域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不再受限于“沿海港口中转配额”或“固定运输批次”,为西南市场提供稳定、高效的巴西牛肉供应链保障,缓解以往“供需错配”“补货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调控”的转变,增强了区域市场应对供需波动的韧性。
同时,通过精简中转环节,单柜物流成本降低约1.5万元。更深层次的优势体现在资金流上,国际贸易中,尾款支付与货物到港时间紧密挂钩。新模式将目的港内迁至重庆,意味着企业支付尾款后,货物旋即抵达本地市场,极大减少资金沉淀成本。物流与资金的双重成本优化,让巴西牛肉在西部市场形成明显价格优势,还能在保持相近运输周期的前提下,让“口岸经济”的直达效益真正惠及终端消费者。
随着直达通道的贯通,重庆果园港正从“经停站”变为“目的地”,跻身巴西牛肉进口的核心主港行列,国际集散功能显著增强。
此次巴西牛肉直达物流通道的成功开辟,是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山城百姓带来了新鲜实惠的优质牛肉,更向全球展示了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巨大潜力和一流营商环境,为未来吸引更多国际优质农产品、大宗商品等资源汇聚西南搭建了桥梁,也为内陆地区探索“口岸经济赋能区域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