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数据梳理,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受访专家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契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和投资要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
登记数量、规模双增
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设立支持计划,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的业务活动,常被称为“保险版ABS”,被定义为非标资产。
从保险资管机构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资产支持计划数量居首,登记资产支持计划12只。同时,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规模居首,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为605.5亿元。此外,上述1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0家机构年内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
另据了解,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在2020年至2023年维持同比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4年登记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今年以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增速有所回升。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产品评级部研报显示,包括资产支持计划在内的各类保险资管业创新型产品(指在保险资产管理业运行的除传统股票、债券、现金及其组合之外的金融类资产,主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及保险私募基金等),由于其既能契合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等特征,满足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需要和投资范围要求,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得到较快发展。
研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管业创新型产品中,资产支持计划数量占比为20.11%,规模占比为40.56%,仅次于债权投资计划。
广东凯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令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收益产品无法覆盖险资的综合资金成本,需要寻找新的收益来源。而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同时风险较权益类资产低,在风险收益特征上最接近固定收益,因此受到险资青睐。
底层资产多样化
从资产支持计划的底层基础资产类别看,今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登记产品的基础资产涉及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收费收益权、金融租赁和供应链资产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险资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范围持续扩容。例如,今年登记的“光大永明—新材料科技园蒸汽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计划”是中保登首单蒸汽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计划。
对此,张令佳表示,底层基础资产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对ABS类资产的强烈需求。此外,政策对新能源等行业的资产投资有所支持,也为险资寻找新类型的底层基础资产提供了可能性。对于资产支持计划而言,底层基础资产范围的扩大说明这种资产形式在摆脱单一资产类别的绑定,验证了产品形式本身的价值,也能够拉长这一产品形式的生命周期。
展望未来,张令佳认为,预计险资资产支持计划的底层基础资产种类将持续多样化,登记规模保持增长趋势。同时,随着险资资产支持计划的不断发展,预计险资对底层资产的判断能力和投资逻辑将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也将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