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一轮密集的“换帅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年内已有47家公募基金公司发生董事长变更,涉及变动人数85人,这一规模接近全行业机构总数的三成。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万亿级头部机构近期也相继调整掌舵人,行业格局重塑的信号愈发明显。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场人事变动背后,是监管政策重塑、行业竞争加剧与股东战略调整的多重共振。这既折射出公募基金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也预示着行业生态将迎来深度变革。
头部机构集中换帅
股东主导的战略重构
根据Wind数据统计,前三季度涉及董事长变更的公募基金家数为43家,较去年同期的35家上升近23%。这一趋势在第四季度仍在延续。近期,多家头部公募机构密集宣布董事长变更,使这场“换帅潮”达到高潮。
博时基金于10月15日发布公告,江向阳因工作安排辞任公司董事长,转赴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履新。博时基金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东正式接任董事长,并自当日起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张东深耕金融行业超36年,在招商系工作长达31年,全程参与和推动了招行财富管理体系的构建发展。
此前不久,华夏基金于9月30日发布公告,原董事长张佑君因“工作需要”离任,中信证券原总经理邹迎光出任华夏基金董事长。今年10月,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张佑君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邹迎光接任。
招商基金则在9月24日发布公告,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离任,公司总经理钟文岳暂代董事长职务。目前,王小青已接任招商金控总经理职务。钟文岳是招商基金老将,自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招商基金工作8年,2025年5月重新回归招商基金。
除上述三家头部机构外,兴业基金于10月17日公告,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到龄退休,由刘宗治接任;汇添富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银基金等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也已相继完成董事长变更。
从新任董事长的背景来看,“股东委派”特征十分明显:邹迎光来自华夏基金控股股东中信证券,张东深耕招商系31年,汇添富新任董事长鲁伟铭则是大股东东方证券的副董事长。
中小机构变动频繁
部分公司仍处“真空期”
与头部机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中小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变动更为频繁。Wind数据显示,兴银基金、天治基金、江信基金等年内均出现董事长变更,其中兴银基金自2023年4月以来已更换两任董事长,2025年3月至8月间,董事长职位空缺长达5个月,直至华福证券董事长黄德良“空降”接任。此外,太平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来,董事长岗位已历经5次调整。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23日,仍有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处于董事长空缺状态。新疆前海联合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仍由代董事长履职。其中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原董事长黄炜因董事会换届离任,由贺国灵代任;信达澳亚基金祝瑞敏离任后,商健暂代董事长职务,期限不超过6个月。“董事长长期空缺可能影响公司战略连贯性,尤其在行业转型关键期,稳定的管理层对维系投研团队凝聚力、巩固渠道信心至关重要。”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直言。
换帅潮背后:多元因素共促
行业转型与战略调整成主因
本轮换帅潮背后,是行业从“规模竞争”向“能力竞争”的转型阵痛。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出现明显的“换帅潮”,是行业转型、自然更替与监管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行业竞争加剧与战略转型需求是首要因素。孙珩认为,董事长作为战略掌舵者,其变动增多与行业转型、股东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当前公募行业竞争加剧,叠加监管对公司治理要求趋严,股东方常通过更换董事长推动权益投资转型、完善治理结构。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当前股东方正不断加强对公募业务的战略把控,更倾向于任命具备股东背景的高管担任董事长,以此促进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这一趋势在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的人事变动中已清晰体现。
此外,部分换帅则源于正常的新老交替。例如,兴业基金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年龄原因退休,由刘宗治接任;景顺长城原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离任。这类变动通常过渡平稳,新任者多来自公司内部培养或股东体系内调动,对公司日常运营影响较小。
监管政策引导同样推动了高管变动。根据《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行业机构需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董事会架构的完善成为重要方向。曾方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明显的“换帅潮”背后,除了部分“元老”到龄退休外,公募行业监管要求趋严、行业竞争加剧、内生转型攀升,共同推动了股东层在人事任用上进一步强化公司整体战略导向。
换帅影响几何?
业内专家:短期阵痛与长期机遇并存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事变动对基金公司的影响呈现显著分化,既可能成为发展的“转折点”,也可能沦为“滑铁卢”。
“关键岗位人事变动对公募机构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孙珩分析,若新管理者能快速承接战略、稳定核心团队,可能为投研体系优化或业务创新注入动力;反之,若衔接不畅或战略大幅调整,易导致核心人才流失、投研节奏打乱,短期影响业绩稳定性。
为实现平稳过渡,孙珩建议机构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前明确新管理者的权责与战略方向,避免频繁调整;二是优先通过内部座谈、外部沟通等方式稳定投研团队与客户信心;三是借助制度固化核心业务流程,减少对个人决策的过度依赖。
正如博时基金在四季度投资联席会议上所强调的:“将坚持价值导向与长期主义,强化固收与权益协同,做客户价值的创造者、投资价值的发现者。”在“换帅潮”背后,是行业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深刻探索——通过治理优化、人才迭代、战略创新,构建更稳健的资产管理生态。
2025年的公募基金换帅潮,既是行业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在监管政策、市场环境、股东战略的共同作用下,基金公司正通过人事调整重构竞争力。未来,如何在变局中平衡战略延续与创新突破,将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