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数据局消息,我国将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战略举措旨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引领作用,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供应链等优势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10月,在国家数据局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数据主管部门携手成立了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该合作组汇聚了三省一市的数字智慧,在多个关键领域加速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
在数据市场一体化方面,合作组致力于打破区域壁垒,促进数据要素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效流通。通过算力协同,提升区域整体的计算能力,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政务数据共享和政务服务互通,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提升了获得感。同时,加快数据标准共建,为数字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这一系列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22.6%,充分彰显了长三角地区在数字产业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新阶段,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与协同共享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在长三角建设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的进程中,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纷纷发力,各展所长。
其中,上海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科创中心建设所积累的数据资源与应用能力,与苏浙皖紧密协同,率先探索数据要素流通新机制、新路径。上海提出,将依托长三角数据合作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创新协同、场景开放,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建设长三角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
10月10日,两大市级创新实验室落地徐汇区数链空间。“上海市商贸流通数据创新实验室”和“上海市质安风控数据创新实验室”的揭牌,为上海数字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预计到今年底,这两大实验室将为上海带来超过30个全新的数据产品或应用场景。
“上海市商贸流通数据创新实验室”目前在建场景涵盖商贸、金融、航运和交通等四大方向。实验室已引入上海大数据股份、瓴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熙数链、中城交科技等11家龙头企业作为场景孵化机构,承载相关数据产品的市场化实践。
依托这些承建机构提供的实验室环境和接入的数据资源,徐汇区以及上海将更有效地挖掘本地乃至全国的数据资源在市场化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孵化出安全合规、收益可持续并兼具应用前景的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
“上海市质安风控数据创新实验室”则针对企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获取多维度、高质量公共数据的需求,基于具体的业务场景提供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商圈的整体消费趋势分析就是其中一大常见需求场景。
预计到2026年,上海徐汇区数据产业规模增长将达20%,惠及中小微企业超500家。2030年前后,徐汇区力争形成“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区、数据要素场景试验区、数智生产力发展先行区”等三大标志性成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创新集群和数据要素流通枢纽。
不仅是上海,江苏表示,将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浙江提出,将坚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双向赋能,深化企业、人才、市场、平台等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长三角建设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的蓝图已经绘好,各地正以创新为驱动,积极行动。未来,长三角有望成为我国数字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