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产业浪潮的带动下,珠海多个产业集群进入加速期。
数据显示,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珠海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珠海全市“4+3”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19.5%、18.1%、16.7%、11.1%。
在这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电力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其供应效率和服务模式至关重要。在这一轮竞速中,电力保障不再是简单的输送,而是深度融入产业生态的电力供给。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率先打破传统供电模式,全省首创“基于解放用户的重点项目群用电敏捷服务机制”,推动服务前置化、定制化、智能化。从旺盛的投产需求,再到快速增长的容量瓶颈,珠海供电局的“敏捷电力”成为产业腾飞的关键推力之一。
全省首创“敏捷服务机制”
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PCB(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工业核心基础组件,其生产过程对供电稳定性、连续性要求极高。随着一批面向高端集成电路、高精度柔性电路板的重大项目,在珠海集中开工和投产,其新增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单个项目报装容量动辄数万千伏安。
PCB生产线的自动化、高精密设备对电能质量和容量扩展的速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早一天供电,早一天占领市场”成为企业最迫切的呼声。
在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区,先进电子(珠海)有限公司的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正与时间赛跑。他们急需用电,面对这一挑战,斗门供电局没有简单地选择“按流程走”,而是采取“并联攻坚”。
“项目的工期压缩到极限,传统流程走不通。”先进电子(珠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斗门供电局不仅联合政府每月召开项目协调会,共同推进电力管廊通道施工加速,更主动向上级电网公司申请协调,加快物资跨区域调配,最终在企业预期用电时间前完成了施工和送电。
这一速度,让企业得以顺利投入生产,也成为广东省首例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共担”原则的业扩配套工程,为政企协同接入电力提供了示范样本。
服务的“敏捷”更体现在“未雨绸缪”。
在金湾区,珠海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因订单的爆发式增长,用电负荷不断逼近容量上限。金湾供电局通过电量监控,发现其负荷不断攀升,为了保障用户用电需求,该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了解企业负荷增长需求,制定负荷优化方案,确保了客户的工业用电持续稳定。
面对PCB这一高要求产业集群,珠海供电局将此视为创新的主战场,并打出一套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论。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关于电子、电路相关的重点项目已投产共14个,珠海供电局对该产业链重点项目平均缩短16天接电时长。
在这套创新方法论中,“基于解放用户的重点项目群用电敏捷服务机制”为珠海供电局全省首创,意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最前端。
上述负责人介绍,该机制要求供电局在项目招商阶段即介入,与政府发改、招商部门常态化对接,提前获取重点项目信息,并统筹电网规划,确保供配电设施的安置地由属地政府主动协调。这种前置规划从根本上避免了重复建设,确保电网配套与客户投产时序的精准匹配。
另一全省首创“分批投运”模式,则是应对产能快速扩张的“柔性”方案。它不仅允许项目根据用能意向分批立项送电,更加入了智能预警。当企业用电负荷达到提前约定的阈值时,便会自动触发下一批次的立项和建设流程,企业无需二次报装即可实现“无感接电”。可以较好适配PCB等具有高成长产能企业用电的快速迭代。
“电力抢跑”加速新质转化
除了PCB产业,珠海供电局的“敏捷服务机制”已然成为驱动全市“4+3”产业集群加速新质转化的动能。
在新能源领域,全球锂电池巨头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建6厂区一期工程,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役。该公司于今年7月初提出新装容量2.8万千伏安的需求,按常规业扩报装流程,预计将在9月25日实现接电。
珠海冠宇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就像在跑一场百米冲刺,多提前一天投产,就能多抢占一份市场份额。为满足企业“天数级”的抢跑需求,珠海斗门供电局将“敏捷服务机制”推向极致。他们不仅强化政企协同,主动对接新青管委会,更创新使用“潜在需求工单并行报装”,同步推动立项和物资提前申报。
9月12日19时,在珠海冠宇的生产车间,随着施工负责人按下合闸按钮,自动化产线发出沉稳的轰鸣声。项目顺利投运,这比客户预期的送电时间提前了整整13天。这一刻的电力,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市场窗口期。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建6厂区后续二期和南园区5厂在今年内还将陆续实现电力增容,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效。
供电服务的深化,更在于其定制化与专业化。据悉,珠海供电局联合珠海市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为产业链上下游的255家企业建立了专属服务档案。
不仅如此,对于PCB等对电能质量要求严苛的企业,供电局协同电压波动治理专家主动上门,提供定制化的“用电诊断”服务。这项服务深入到企业的电量分析、电价分析,并根据其设备特性和生产方式,提供水蓄冷、储能等综合能源服务建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支撑这些深度定制化服务的背后,是一套前置且高效的政企联动机制。珠海供电局利用“优化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等政企平台,主动对接招商、投促、发改等政府部门,并结合政府电子电路产业链工序对接会。同时通过“AI+主动办”信息系统,结合政府联动信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项目投产需求,主动对接企业开展用电服务。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每一分电力效率的提升,都将直接转化为产能和产业竞争力。珠海供电局的创新实践,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电力样本”。通过“敏捷服务机制”,珠海供电局实现从基础设施供应商到产业生态赋能者的角色跃迁,这不仅是服务的优化升级,更是对宏观产业经济的深度理解和主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