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3 23:22:10 股吧网页版
数字人民币:赋能新能源产业链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来源:证券日报

  当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产业链生态加速成型。然而产业链条延伸、资金密集,对传统产业链金融的响应速度、风控能力与服务模式提出新挑战。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在绿色电力交易、碳交易等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这些政策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衔接“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核心工具。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具备支付即结算、可编程、可追溯等技术特征,能有效打通产业链资金流、信息流和信用流,为破解新能源产业链金融痛点提供关键支撑。从央行推动常态化试点到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创新应用,数字人民币正加速成为赋能新能源产业链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一、新能源产业链金融的现实困局

  我国新能源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能源产业链创新延伸至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应用及配套服务等环节。然而,产业链金融体系仍存在多重堵点与痛点,制约新能源产业资本要素高效流通和产业链协同创新。

  一是支付结算效率低,资金回流慢。上游原材料采购多采用“预付款+尾款”模式,传统银行转账流程繁琐,需经多环节清算,到账周期长,致使中游制造企业资金占用成本高;下游新能源电站电费结算依赖电网企业月度或季度对账,资金回笼慢,影响企业再投资与产能扩张,制约整个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

  二是融资匹配难,产业链信用传导受阻。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大量为中小企业,资产轻、信用弱,传统银行以抵押为主的授信体系难以覆盖,且这些企业各环节交易数据分散,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企业风险和履约能力,信用传导成本高,导致银行不敢贷、不愿贷。

  三是风险管控滞后,信用穿透与交易可视化不足。新能源产业链金融风险识别手段单一,传统信贷依赖人工核查与纸质凭证,无法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匹配,导致“虚假贸易”“重复质押”等风险时有发生;且新能源部分企业资金流向透明度不足,增加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二、数字人民币的赋能逻辑与技术优势

  数字人民币不仅是支付方式的更新,其底层逻辑更是支付体系、信用机制与监管框架的全面重构。其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具备实时到账、可编程支付、全流程追溯、离线支付四大核心特性,能够为产业链金融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可编程特性赋能精准融资。数字人民币嵌入智能合约后,可在“支付即结算”中自动核验资金用途,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一一对应。在新能源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等环节,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控制贷款拨付与支付路径,确保“专款专用”,能有效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可追溯特性强化信用传导。新能源产业链环节多、主体复杂,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的可追溯账本,可记录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真实交易行为,形成动态信用画像,有利于金融机构信用量化评估,实现“以数立信”,拓宽“信用贷款”边界,打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堵点。

  三是实时结算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数字人民币可实现“点对点”即时到账,大幅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原料采购、中游设备制造、下游电费结算等环节支付均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直接完成,实现“秒级清算、零手续费”,显著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促进新能源产业链资金流转提速。

  四是数据协同促进智能风控。数字人民币底层数据可与能源、电力、海关、税务等部门系统打通,通过AI模型实时监测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与资金流动,可动态评估项目风险与履约能力,让金融监管从“事后审查”转向“事中预警”,为新能源产业链金融构建起智能、可信的风险管理体系。

  五是跨境结算助力全球新能源布局。当前,我国光伏、储能、电动车等产业加快走出去,涉及跨境贸易、海外工程与境外结算。数字人民币具备天然跨境支付潜能,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能源项目中,通过双边合作试点实现本币结算,减少汇兑损失,提升交易便利度,为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拓展提供高效、安全的金融通道。

  三、数字人民币赋能新能源产业链的试点突破

  数字人民币在新能源产业链金融的应用,正从政策引导、技术验证逐步迈向体系化推广,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现实样本。

  一是地方试点先行,探索“绿电支付”新模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数字人民币被率先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结算场景。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实时支付上游设备款项,电网公司则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电费补贴,实现了“发电即结算、交易可溯源”。此外,青海省试点“数字人民币+光伏电费结算”模式,辽宁、广东等自贸片区也将数字人民币与电费融资、设备采购结算绑定,形成“政策试点—模式复制”的全国推广路径。

  二是平台企业参与,推动场景落地与生态扩容。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电建等能源央企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在电力结算、碳交易、设备采购等领域的场景应用。美团集团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共同发起数字人民币碳中和主题试点,打造绿色生活服务新生态。深圳市2024年联合央行和比亚迪集团推出“数字人民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平台”,通过整合订单、物流和发票数据,为供应商提供基于智能合约的定向贷款,并在货款回笼后自动偿还。该平台当年已为200余家中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融资超30亿元,融资利率降低1.5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机构联动,构建“链上融资”服务体系。各类商业银行已在多个新能源园区推出“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江苏省在储能产业推出“数字人民币+储能电池质押监管平台”,通过RFID和区块链实时监控质押电池状态,银行可随时核查并通过智能合约控制贷款发放与质押处置流程。兴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业务融合,落地福建省首笔以数字人民币购买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在苏州创新推出碳普惠收益权质押模式,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贷款超70亿元。

  四、数字人民币引领新能源产业金融的未来图景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实践应用正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渗透”,推动支付、融资、风控和跨境结算的全面升级。首先,数字人民币将从“单一支付”向“综合金融服务”升级,深度嵌入产业链各环节。不仅提供结算功能,还将融合融资、保险、碳交易等服务,实现与产业链“产、供、销、运”深度融合。

  其次,数字人民币将从“中心化管理”向“分布式协同”升级,打通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形成分布式协同平台。上下游企业与监管部门共享链上数据,金融机构据此提供精准融资,政府可实时发放绿色补贴,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与风险可控。

  同时,从“国内应用”向“国际跨境”延伸,支撑新能源产业全球化。随着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数字人民币将助力企业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与汇率风险,同时通过链上碳数据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增强我国新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数字人民币以数字化手段贯通产业链资金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助力绿色金融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局部试点到体系重塑,数字人民币正为新能源产业链金融注入新动能、构筑新格局,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作者:

  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双碳评审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博导、中国电建正高级工程师黄卫根

  北京工业大学陈亚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