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房票成为了“高频词”,一线城市也全面开启房票政策探索进程。其中,广州的动作频频。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第八批)的通知》,其中提到通过拓展房票安置适用范围至非住宅物业等征拆安置主体来加大房票实施力度,对于跨区通兑、跨用途兑换,征拆涉及住宅、商办用房、工业物业的鼓励优先使用房票安置。
房票一般是指在实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时,被拆迁人的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由区政府指定单位出具给被拆迁人在特定时间、地域和范围内购置商品房(含住宅、非住宅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的凭证。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国就有超过90个城(区)将房票制度纳入拆迁安置工具箱,标志着这项政策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广州的房票探索走在一线城市之首。早在2024年1月,《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荔湾区积极探索实施路径,在石围塘旧城改造项目试点率先推进房票安置新模式。有业内人士表示,广州打破房票的“使用边界”,不仅覆盖多品类而且跨用途通兑,赋予房票极大的自由兑换权,这将极大加强房票的吸引力。
记者采访发现,房票也成为促进广州楼市成交的重要力量,许多开发商也在积极争夺手持房票的客户。

广州街头,购房者正在了解房源信息。 吴家明/摄
“国庆中秋长假之后,我们项目卖出的房源中有一半都是手持房票的客户。”广州黄埔区一处在售新房项目的工作人员表示,“房票释放的集中购房需求正让市场维持热度,我们还针对手持房票的客户定制特别的促销方案。”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网站今年8月发布的消息显示,五村七片、枫下、镇龙西、九楼、金坑银岭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已通过房票认购商品房共1459套,面积共约15万平方米,金额共约26亿元,除区内认购外,黄埔区房票已在增城、从化、天河、海珠、白云等兄弟区“落户安家”,房票实施速度位于广州全市首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中村改造是广州商品房市场的重点推动力量。在原有安置模式不得不调整,市场因旧改受阻而下滑,坚持原有模式不让步将“共输”的背景下,“房票安置”基本达成共识,将成为稳定楼市的重要动力。同时,旧改释放出新增空间,也将成为广州补齐公共短板、招商引资和房地产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也对深圳一些城中村的业主进行采访,他们对房票的认知相当于“异地回迁”,部分住户还是希望回迁到原址。不过,出于降低拆迁风险的考虑,他们还是愿意去了解房票等补偿方式。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已经多次明确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在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强化货币化或房票安置,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房等也将对房地产销售形成重要支撑,预计相关资金卡点将进一步畅通。有业内观点认为,房票成为政府统筹房源的市场化工具后,可减少安置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推行房票制度以时间换空间的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