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受投资者获利回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价10月21日大幅下跌逾5%,创下5年来单日最大跌幅。22日,国际金价继续剧震。现货黄金早盘一度跌至逼近4000美元/盎司,随后又反弹至4100美元/盎司上方。
受此影响,国内金饰价格22日大幅下调。老庙黄金足金饰品报价1211元/克,较前一日下跌83元/克;老凤祥足金饰品报价1229元/克,单日下跌61元/克;周生生足金饰品报价1250元/克,较前一日下跌39元/克。
“不同于一般投资品,黄金具备商品属性、金融属性、投资属性等特点。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不只是供需基本面,还受到货币政策、对冲风险、对冲通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
对于此次国际金价冲高后下跌,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国际经贸关系有所回暖以及投资者获利回吐等。具体而言,如果避险需求重新聚集,黄金或重拾升势;如果宏观环境趋稳、美元保持强势,金价调整空间仍需关注。
事实上,面对贵金属市场剧烈波动,监管部门以及多家银行已提前释放风险提示信号。
10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先后发布通知,强调“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提醒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合理控制仓位,共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自10月21日收盘结算起,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将黄金、白银期货涨跌停板幅度分别提高至14%,保证金比例也同步上调。同时,多家银行发布风险公告,提示客户合理控制贵金属仓位。
展望国际金价后续走势,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认为,地缘风险等使市场避险需求持续存在,全球央行黄金配置的意愿仍较强,且市场降息预期在持续,国际金价在中长期仍处于震荡上行通道。
刘英表示,黄金供给是一个慢变量,而黄金需求是个快变量,投资需求增加,特别是央行持续购金在短期内都将强化黄金的供需失衡,或将推动金价持续上行。
“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可以分散风险,保护资产价值。”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表示,投资者应将黄金视为一种长期投资资产而非短期投机工具。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今年处于高位的黄金价格波动可能加大。普通投资理财要基于自己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不要轻易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