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3 12:59:00 股吧网页版
“新三样”占中国对东盟制造业投资六成以上 泰国成核心热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上海报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显著加快,东南亚凭借其战略区位、人口红利与资源禀赋,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重要目的地。其中,泰国以其政策稳定性和市场可预期性,成为中资企业投资东盟的热门选择。

  10月2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和开泰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发布《金融服务企业出海白皮书——中泰合作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泰经贸合作也呈现出全方位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贸易层面,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投资层面,中国对东盟的制造业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产业专业化特征,“新三样”产业成为投资重点。

  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累计在东盟的制造业绿地投资为659.1亿美元,其中有422.6亿美元为“新三样”绿地投资,占比达到64.1%。中国对东盟的“新三样”投资涵盖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三个行业。其中,按投资金额看,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锂电池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光伏则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

  中企投资集中于“新三样”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为何集中在“新三样”行业?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在发布报告时指出,部分原因是出于资源和成本的考虑。比如,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镍资源,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该国新增了大量投资,包括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生产,以及新能源车的生产,涵盖了锂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多个环节。

  谈及中泰经济合作的势头,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对泰国出口额持续增长,中国商品在泰国进口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同时,中国对泰国绿地投资在2022-2023 年连创新高,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元件、橡胶加工等行业。

  具体来看,当前,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集中在四大领域:制造业方面,超过500 家中国公司投资超过5477.6 亿泰铢(约合168亿美元),创造超过15 万个就业岗位,关键领域包括电动汽车、电子和半导体,以及金属、橡胶和塑料制品等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物流方面,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泰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物流领域进行了重大投资。数字经济方面,中国公司正在通过投资电子商务平台、数据中心和跨境数字支付,迅速扩大其在泰国的数字影响力。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还投资了旅游和房地产等产业。

  谈及此轮出海热潮背后的原因,郭凯指出,企业出海既出于对国际贸易政策的预判,也看重泰国政局与政策的稳定性。“很多中国企业告诉我们,他们去泰国投资面临的综合成本可能要超过国内,而且还常常遭遇本地化采购困难,质量达不到要求或数量不够,最终还是依赖国内供应链。但泰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超过很多东南亚国家。”

  仍面临多重挑战

  然而,中企在泰发展仍面临监管、文化、法律等多重挑战。报告显示,部分泰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快速扩张表示担忧,包括价格竞争对本土中小企业造成压力、新能源车频繁降价引发的资产贬值顾虑,以及本地化程度不足、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与人才等问题。

  郭凯表示,在实地调研中,泰国商业表达的对中国企业的担忧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频繁降价,新款比老款便宜,导致老款汽车大幅贬值,这让把汽车视为资产的泰国消费者较难接受;此外,还有某些企业本地化不足问题,过度依赖中国国内供应链,高技能工人主要依赖中国员工,配套产业链没有带动泰国本土发展等。

  “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企业不能简单将当地当成一个跳板。如果你将当地作为跳板、把自己当作外来人,这对某个企业可能有利,但对整个中资企业的形象非常不利。”郭凯强调,中国出海企业要真正融入当地,将自身成长与所在地发展紧密结合,重视市场适应、文化融合与合规管理,树立负责任投资者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当天的活动上表示,如今,中国对东盟投资并非为了借道去美国,而是着眼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对东盟的贸易政策目标,不是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可以争取贸易平衡。如果是贸易顺差,我们可以增加对东盟的投资,以促进本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这对中国和东南国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