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泽东曾设想“十五五”赶上美国,“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是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 彼时中国建设基础薄弱,但“争一口气”的民族意志点燃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火种。7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局限于经济总量的超越,而是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造福于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十五五”时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成为标定中国式现代化新坐标的战略支点。
一、历史回响:从“赶超”宏愿到“自强”征程
毛泽东时代“赶超美国”的目标,源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集体记忆。这一宏愿虽因历史条件限制经历波折,却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心。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再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国对现代化的理解经历了从“速度优先”到“质量引领”的深刻演变。过去以钢产量为标志的“单一追赶”已转变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
“十五五”时期处于特殊历史方位,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中间节点,承担着承前启后的战略使命。与过去单一追求经济指标不同,当前中国更注重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在经济增长、安全稳定、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领域协同推进。这种转变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成熟: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积累,更是制度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与文明形态的重塑。其核心从“物的现代化”升华为“人的现代化”,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毛泽东同志“超美”宏愿中蕴含的民族复兴初心,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历史逻辑中把握发展规律,在时代变迁中调整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其核心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一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将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相统一的智慧,既不忘工业化初心,又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现代化内涵。
二、规划智慧:五年规划如何塑造现代化之路
五年规划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体现战略定力与政策连续性的统一。从“一五”到“十五五”,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性任务。新时代,我们党提出通过三个五年规划衔接,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长远目标牵引当前发展”的规划逻辑,既统筹长期布局与短期调控,又体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形成独特的治理优势。
规划编制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彰显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的治理智慧。同时汇聚改革力量,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通过规划引导社会资源向国家战略领域集聚,在关键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规划体系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三者统一的方法论上。每一个五年规划都着眼于解决特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同时又服务于长远战略目标。“十五五”规划紧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一目标,针对高质量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种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使规划既具有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战略引领性,并通过有效的调节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五年规划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规划体系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根据发展阶段和条件变化不断创新宏观调控和治理方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计划,到改革开放后的指导性计划,再到新时代的战略性规划,五年规划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进,但其核心始终是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民群众。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使五年规划能够与时俱进,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
三、鉴往知来:以历史主动精神开创“十五五”新局面
面对“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机遇与挑战,需以历史主动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和战略主动,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创新领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应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与此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内需潜力,形成“供需两旺、供需适配”的良性循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内需扩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在文明层面,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与共同富裕重塑现代化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人类文明多样性探索新路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富艰巨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张蓝图绘到底”掌握历史主动,也必将依靠历史主动精神开创“十五五”新局面。
(作者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