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海市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以5.5%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大盘。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上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进口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
事实上,今年年初上海的进出口增速曾落后于全国水平,但形势在第二、第三季度得到大幅改善。在第一、 二、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规模为1.01万亿、1.14万亿、1.1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增长7.2%、增长11.2%。
综合来看,上海的外贸呈现“阶梯向上”走势。其中,第三季度数据尤为亮眼,上海外贸规模创单季历史新高,9月实现进出口4059亿元,首次突破4千亿元大关。
今年以来,上海外贸缘何能够“逆袭”?首先,出口是今年上海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上海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
可以观察到,上海出口的加速与工业制造业产值增长有直接关系。三大先导产业、高端制造业、绿色产业的发展,正带领上海出口增长。
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前三季度,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得益于创新药国际化步伐加快和上海产业政策的优化,医药品、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
高端制造业出口增势也十分明显,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绿色产品出口态势仍然强劲,前三季度,上海“新三样”同比增长6.3%,继续保持超千亿元的出口规模。其中在特斯拉储能工厂投产的带动下,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上汽加大混动汽车出口力度,推动上海市混动汽车出口196.1亿元,增长2.1倍;绿色航运装备异军突起,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大幅增长82.7%。
其次,上海的进口也不弱。今年以来,上海进口增速从一季度的下降12.5%,到三季度转为增长10.9%,对高技术产品和高价值原材料的需求在持续扩大。
一方面,半导体制造设备、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飞机及其零部件的高速增长,反映出产业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上海进口金属矿砂呈现量值齐升态势,铜、铝等金属矿进口值增长 81.6%,进口量增加66.9%。
另外,还需要看到,今年上海外贸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市场格局逐渐多元化。此前,欧盟、美国分别是上海排名前二的进出口市场。前三季度,上海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下降0.4%、8.1%,合计占上海外贸总值的27.7%,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上海出口增量去了哪?前三季度,上海对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出口2046.3亿元,增长27.7%;对非洲出口645.5亿元,增长79.2%。
最后,上海的民营企业上半年表现出色,在外贸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前三季度,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1.32万亿元,大幅增长27.1%,增速领跑各类经营主体,对上海进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164.5%。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全市外贸比重已提升至接近4成,较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