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海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从消费板块指标来看,上海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回暖、活力增强”的势头。前三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虽略低于全国4.5%的平均增速,但在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消费信心回升、入境游红利释放、政策精准发力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政策补贴力度加大激活消费潜力。上海以《2025年本市扩消费行动方案》为指引,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在大宗消费领域,“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覆盖家电、家具、汽车等品类,直接带动近1100亿元消费;在普惠消费领域,两轮“乐·上海”消费券精准辐射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场景,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同时,政策注重供给侧创新,通过培育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从“需求拉动”向“供需双向赋能”转变,全方位激活消费潜力。
第二,本地消费随股市回暖企稳回升。2025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虽有短期震荡,但整体保持在3800点以上的运行区间。A股市场在2025年9月迎来爆发式增长,当月日均成交额高达2.4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三倍,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股市的相对稳定带动居民金融资产预期改善,叠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3%,为本地消费注入动力。从消费结构看,居民消费从基础需求向品质需求延伸,限额以上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7.7%、22.1%、28.2%,既体现消费升级趋势,也反映出股市企稳对消费信心的提振作用。
第三,免签政策放开释放外来消费增量。上海持续优化入境游政策,依托《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落实免签政策及口岸外国人团体旅游签证政策,升级通关、支付、免税退税等便利化举措,并开发“航空+铁路”“机票+邮轮” 等多元化入境游产品。政策红利下,前三季度上海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 37%,浦东、虹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攀升,入境游客的回流直接拉动文旅、餐饮、零售等相关消费。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上海文旅市场尤为火爆,“上海之夏”“旅游节” 等活动进一步集聚人气,形成 “外来消费”与“本地消费”的联动增长,为消费经济带来显著增量。
第四,去年基数相对较低凸显增长效应。去年上海消费市场处于恢复调整阶段,整体基数相对较低。2025年以来,随着消费场景全面恢复、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进入“恢复性增长+结构性升级”的双重通道,低基数效应进一步凸显增长态势。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