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5.5%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对于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自身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上海而言,这份答卷可谓含金量十足。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增速并非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在高质量发展、结构性增长的轨道上乘势而进。
传统产业保持强势,压舱石更稳。对于经济体量超过5万亿元的大城市而言,传统重点产业稳中有进的增长势头,是支撑全市经济的坚实底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规上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为15.9%、14.3%、12.1%和11.8%。传统优势产业的强势增长,一方面得益于降本增效政策的助力,近年来上海通过降低用能、土地、信贷等成本为企业转型减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源于企业用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改造旧动能,在绿色化、高端化等新赛道上开辟新空间,依托上海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价值重塑,将传统产业成功引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先导产业保持优势,引擎更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稳定奠定了上海经济的底盘,而先导产业正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发动机”。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拉动效应明显。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意味着这些产业正从“政策窗口期”进入“产业化量产期”。先导产业根植于上海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相互赋能,协同共振,正在推动上海形成更加自主可控、协同创新的新质产业链。这种基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势的内生性增长,其含金量和可持续性远非传统模式可比,后劲十足。
新兴产业保持锐势,方兴未艾。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加速发展为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至44.1%,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分别增长了19.6%、10.9%、15.5%。上海瞄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前沿,超前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更是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蓄势。上海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上的底气和信心,来源于强大的科技策源能力、完善的金融服务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一高效的创新生态,有助于将全球前沿的科技火种孵化、培育、放大,形成燎原之势,催生高端产业集群,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动力。
上海经济乘势而上的势头还源于市场的信心。前三季度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20.3%,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个百分点;民企信心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未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资本。上海前三季度的经济答卷,展现的是一座超大城市逆势而上的强大韧性与创新活力。未来,上海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突破,以高端资源集聚为根本保障,秉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