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近期正式通车。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
“作为六安高速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国开行贵州分行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182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162.99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更加完备,基础设施体系更加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
“‘主动脉’更畅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目前建成率已超90%,覆盖超过80%的县,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疆达海的国民经济主动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如何将“长钱”精准配置到项目上,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银行,国开行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不断完善覆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产品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不断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中长期投融资支持。”国开行发展与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说。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国开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6万亿元,投放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4256亿元,全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余额占比较“十三五”时期末提高9个百分点,支持了一大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能力的重点项目建设。
除了中长期信贷资金,近年来,银行业还持续创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十四五’以来,国开行持续加强总行、分行以及母公司、子公司的协同联动,通过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前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债券承销、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综合金融支持力度,与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形成合力,推动相关工程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开行发展与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标志着该工程已正式具备全线通水能力,对于促进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自该工程建设以来,国开行内蒙古分行聚焦项目需求,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政、银、企三方对接,组建银团贷款,优化信贷流程,加大资金投放,实施优惠利率,并为项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提供“融资+融智”服务。截至目前,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已为该项目发放贷款26.34亿元。
“下一步,国开行将立足‘基础设施银行’这一核心职能,积极配合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持续完善对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创新,积极跟踪‘十五五’重大项目,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出新的贡献。”国开行发展与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