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万页的报纸,人类难以全部看完,但人工智能(AI)可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报纸导航员”项目,借助AI提取出1636万页报纸中的所有图像,形成了相应的视觉数据库。人工智能如何成为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
10月22日,“第五届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暨第十六届浦东图书馆学术论坛”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

启动开架网借服务
当天,“浦浦到家·书香万家”浦东图书馆开架网借服务正式启动。拥有具备“普通外借功能”读者证的读者,只需登录“浦浦网借”小程序,将想要借阅的图书加入借书架后选择“立即借阅”,下单成功后即可享受“送书上门”服务。该服务通过集成智能盘点技术与开架网借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借阅体验。
本届论坛以“破界·融合·共生——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为主题,依托学术论坛、案例分享会、文创开发微论坛等活动,共绘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新图景。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段勇带来了题为《GLAMS 视域下的数智时代图书馆》的演讲。段勇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GLAMS(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科技馆)的形态、功能、使命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无论外界技术如何变化,GLAMS都要坚守内在的“道”,思考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图书、文物等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保护、传播与利用,促进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可能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结合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报纸导航员”项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ChatBook”项目,赵星指出,公共图书馆要发挥AI“看见”既有世界,“体验”现实世界,“建构”认知世界的功能。
苏州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接晔则分享了苏州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以及AI服务案例,例如今年上半年上线的苏州图书馆AI服务平台、数字人互动大屏等。
最后,上海浦东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曹忠分享了《浦东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实践与“十五五”规划前瞻》主题报告。在“十四五”期间,浦东图书馆从设施布局、资源建设、品牌项目、服务效能、治理能力和专业影响六大维度系统推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面向“十五五”,曹忠表示将以“七大观”为引领,即大设施体系观、大资源藏用观、大服务协同观、大品牌集群观、大数智融合观、大提升治理观和大传播观,推动现代公共图书馆标杆建设,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范式。

分享创新案例
当天下午,“问道于行——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创新案例分享会”“创意新生——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文创开发微论坛”同时举行。在创新案例分享会上,上海大学美术馆、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滁州市图书馆的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各馆的创新实践与积极思考。
在文创开发微论坛上,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的代表,围绕文创产品开发路径、馆藏精品文献的文创IP转化、文创破局与共创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在文创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宝贵经验。
此外,活动当天同步举办了第二届任溶溶“童诗童话”原创征集活动颁奖仪式、第五届长三角亲子绘本插画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并正式启动“浦浦到家书香万家——浦东图书馆开架网借服务”。与会嘉宾随后参观了相关展览并体验了VR数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