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暨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在广州举行,本次活动由金融管理部门指导,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
记者了解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运行模式已成全球共识,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令循环经济领域涌现新增长点,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系统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本次活动中,现场举行了银企签约活动,24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累计授信规模达297.6亿元,覆盖广东省主要城市及循环经济的多个领域。
事实上,循环经济前中后端的资金需求存在差异。其中,前端资源回收与分类行业需流动资金但缺乏传统抵押物,中端再生资源加工与再利用行业需流动资金与中长期资金组合支持,后端再制造与高值化利用领域则需要匹配高风险高回报特征的金融产品。因此,助力循环经济,需要金融机构为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精准金融匹配。
本次活动实现24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集中签约,从主体结构看,签约企业涵盖国有企业7家、民营企业16家、外资企业1家,包含大型企业12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5家,既覆盖重点领域国企,也有多家民营与外资企业主体,体现金融资源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平等支持;从产业领域看,涉及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危废无害化处置、环境综合治理、环保设备制造等循环经济核心赛道,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从区域分布看,覆盖广州、东莞、佛山、惠州等广东省内11个城市,体现了“珠三角引领、粤东粤西粤北协同”的格局,充分彰显广东循环经济的区域广度与产业深度。
这些项目是如何体现“循环”元素,金融机构又为项目提供了哪些金融支持?记者了解到,研讨会后,主办方组织参会嘉宾前往两个签约项目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广东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与金融支持成效。
其中,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本次实地调研的一站,该产业园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园区,总投资约110亿元,集垃圾焚烧、生物质利用、污水处理、危废处置、炉渣资源化等功能于一体,构建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完整循环体系。此次活动中,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等与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计180亿元的授信协议,资金用于补充集团循环经济业务经营资金、支持下属企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发布了26项金融支持广东循环经济发展案例,覆盖循环经济全链条,涵盖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循环处理、再生塑料和建筑废料综合利用、金属循环利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矿产和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循环利用装备制造等七大类,通过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优化,这些案例有效破解了不同环节的融资痛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支持范式。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建议,金融支持循环经济方面,需要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如创新推出循环经济信贷、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并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
活动现场,全球发展机构与佛山农商银行签署循环金融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循环金融项目,助力广东循环经济发展。港澳及国际机构同步分享实践经验,为广东乃至全国内地进一步探索创新提供路径指引。
未来,广东循环经济领域的金融创新不仅能为本地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更强动能,也将为全国金融赋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