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最新的信息显示,东莞银行和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的IPO审核状态从“已受理”变更为“中止”,原因均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东莞银行和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今年内第一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中止IPO。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31日,两家银行的IPO申请状态就曾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被“中止”,直到6月30日,两家银行均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IPO审核状态才恢复为“已受理”。而去年,这两家银行也曾二度因为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IPO,分别在2024年6月29日和2024年12月30日更新提交财务资料后恢复“已受理”。

回顾过往,两家银行的上市之路均十分坎坷且路漫漫,并有许多相似之处。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08年时,东莞银行便首次递交IPO材料,开启A股上市之路。至今已逾17年,期间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股权结构分散、业绩承压及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均值等因素影响上市进程。2023年3月,随全面注册制落地,该行IPO申请由核准制平移至深交所主板审核,但2024年至今,该行已四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审核。
而广东南海农商行的上市也同样历经漫长的7年之久:早在2018年,该行便迈出上市第一步,办理辅导备案登记。2019年5月,该行首次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次月获受理,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同样受益于全面注册制改革,该行通过了主板上市议案,并于2023年3月递交招股说明书。但与东莞银行一样,自2024年3月以来,该行也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IPO审核四度被中止。
招股说明书显示,从上市的诉求、背后股权结构等多方面来看,两家银行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对于屡屡受挫仍不放弃上市的原因,两家银行均是为了“资本补充”。招股说明书显示,东莞银行拟发行不超过7.8亿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广东南海农商行IPO拟发行不超过13.2亿股,募集资金也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期间,东莞银行尽管持续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但其自然人股东占比超98%的股权高度分散、无实际控制人的结构及非息收入波动较大,仍对其构成上市实质性挑战;广东南海农商行的股权结构也高度分散,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不足30%,且第二大股东能兴控股所持股份已被司法冻结,进一步增加上市合规性审查难度。
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两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均双双下滑。其中,东莞银行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东莞银行实现营收49.7亿元,同比下滑8.02%;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1.4%;广东南海农商行的业绩下滑更为明显,上半年实现营收32.8亿元,同比下降8.2%;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14.2%。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多家排队银行相继撤回上市申请。2025年以来,广州银行和顺德农商行相继撤回了IPO申请。除了这两家银行IPO中止,目前仍在排队上市时的银行仅剩5家。其中,湖州银行目前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为已受理,距离上次更新日期约为2年左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