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日前宣布,原董事长因年龄原因离任,新任董事长刘宗治为银行系老将,此前无公募直接管理经验。公司“偏科”严重,固收类产品占比极高,且是规模增长主力。
根据公告,原董事长叶文煌离任原因为到龄退休,他于2023年4月接替当时到龄退休的官恒秋,出任董事长。也就是说,不到三年,51岁的刘宗治接替叶文煌,成为公司新一任董事长。他曾任兴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兴业银行总行企业金融总部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风险总监,兴业银行总行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可以看到的是,刘宗治曾在兴业基金的控股银行多个关键岗位任职,属于银行系老将,在此之前无任何公募机构的直接管理经验。
年内兴业基金还出现了其他人事变动。今年7月,公司原副总经理张顺国转任公司督察长,同日张玲菡卸任督察长一职、同时转任公司副总经理;9月,公司迎来新任总经理助理蒲延杰,他原为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
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为兴业银行的控股子公司。至今年年中,兴业基金总管理规模为4480.23亿元,分别较去年底与去年年中增加1005.51亿元与1314.78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增长28.93%、41.54%,在所有公募机构中排名26。与其他银行系公募类似,兴业基金同样存在“偏科”,旗下产品结构为“债强股弱”,且固收产品是公司管理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兴业基金旗下14只股票型基金今年年中的规模为29.53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增长12.79%与242.71%;30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29.04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增长4.66%与3.99%。上述权益类基金规模仅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3.54%,增长幅度也远不如公司总规模增幅。
相比之下,公司56只债券型基金的规模为2579.31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增长24.58%与26.22%;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739.59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增长38.93%与76.45%。3只FOF规模为2.76亿元,环比与同比分别减少3.09%与15.7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明确压缩短期持有费率,在当前债基低收益环境下,这可能令短期投资者持有收益进一步缩水,而债券基金是兴业基金的“基本盘”。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认为,本次新规对债券型基金或将形成较大影响,各类债基中,纯债基金受到的冲击可能高于一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高费率在维持债基整体稳定性方面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含高费率份额的债基规模整体较低;另一方面,含高费率份额的基金中,二级债基和短债基金的高费率份额较低,且中低费率和低费率份额中的机构投资占比较高,受新规冲击预计仍较大。预计关注流动性管理和短期交易的投资者,或将减少对公募债基的投资,增加自营投资的占比,或转向理财等其他类型的固收产品或含权益的产品。
公司权益团队方面,权益老将钱睿南于去年9月“出走”,团队中暂无知名的领军人物。兴业基金指数投资团队负责人徐成城日前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被动指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一方面从行业、多因子等角度与现有产品进行比对,避免内部竞争;另一方面则主动避开竞争激烈的部分宽基赛道。未来兴业基金是否会在新帅带领下守住固收优势、提高权益业务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均衡度,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