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年度投资促进大会在上海虹桥会议中心举行。
虹桥的强大“引力场”效应正在集中展现。今年1—9月,商务区已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616个,注册资本总额346亿元,新增法人企业数7137家。
重大项目签约,总部经济扩容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虹桥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002.4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7.4%;税收收入首次迈上500亿元新台阶,四年年均增长16.9%;进出口商品总额也达到856亿元,四年年均增长高达37.3%。
这一强劲增长的势头在今年得以延续。2025年1-9月,虹桥商务区社消零售额470.1亿元,同比增长18.1%;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同比增长15.6%;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19%;引进千万级重点项目616个,投资总额346亿元;新增法人企业数7137家,同比增长18.4%;新增常住人口超7.4万,1—8月实到外商投资额高位增长71.9%。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在推介中表示,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能,赋予了虹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和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虹桥正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把“大虹桥”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大会现场还解读了近期发布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黄倩蓉介绍,在综合交通方面,随着多条线路建成,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的通勤时间从1.5小时以上缩短至40分钟;至2028年,商务区内将新增7个轨道交通站点,远期站点6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35%,出行将更为便捷。
在公共配套与安居方面,规划更是手笔不凡:新增4处高等级文化设施和2处高等级体育场馆,未来可承办万人以上演唱会与国际体育赛事。同时,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20万平方米,总规模将达到约6万套,让人才“住得近、住得好、住得起”。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旨在将虹桥打造成为一个不仅产业领先,更宜居宜业的国际一流商务区。

现场,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与一批重点企业代表进行集中签约。这些项目精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与源头活水,有力支撑虹桥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总部经济因其独特的价值而始终被置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对此,大会为新一批认定的总部企业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批新成员“含金量”十足。最近一年,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市级认定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其中超千亿级企业1家、超百亿级企业7家,涵盖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特征与国际化特色。
此次扩容后,虹桥的市级总部企业大家庭成员增至283家,较2020年增加了210家,使其作为上海总部机构增长最快、最为集聚的热点地区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孔福安在介绍中提到,商务区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总部支持政策,鼓励引导总部企业不断拓展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功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和国际化发展。
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启动
当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围绕“四高五新”产业定位,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保时捷、阿维塔等10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已在商务区新设研发中心,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会上,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宣布启动建设,覆盖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业、时尚设计等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这些园区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示范引领效应强的标杆,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目前,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呈现出集群式、全链条发展的强劲态势,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产业大脑”正在加速形成。
威高长三角集团董事、上海威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雪松表示,在大虹桥,所有的创新都能在“一杯咖啡的距离”内发生,园区不仅提供共享且专业的公共生产与生活空间,还搭建了涵盖金融投孵、共享研发、产业促进等多元功能的软性服务平台,共同营造出最适合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企业成长的发展生态。
云行智谷是虹桥区域内一家以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由威高集团旗下的上海水兰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为全方位赋能企业国际化发展,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已全面整合政务、公共和专业服务,并已探索形成“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的企业出海新模式。仅今年,该中心就已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此外,虹桥已与毕马威、威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集聚48家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链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法律、人力资源和商贸服务的全方位国际化服务生态系统,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人才服务方面,更是推出APEC商旅卡45天极速办、港澳签注24小时全自助办理等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商务人员的跨境便利度。
孔福安表示,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能,赋予了虹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和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虹桥正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把“大虹桥”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