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徐潇潇)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副司长蒋则沈日前在香蜜湖财富管理周·湾区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谈到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他说,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为企业居民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综合化服务的重要方式,两类业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内涵和形态不断丰富,也形成了一定分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有研究认为,财富管理的含义更为宽泛,是指对企业或居民客户全资产负债表、全生命周期的规划管理、动态形成、最优配置状态,而不仅仅局限于资金方面投资,涵盖了与资产、债务、税务、养老、教育、医疗、继承相关的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
“而资产管理则随着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更为聚焦于对客户可投资资产这一部分的组合运用和优化配置,更多体现为对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或防御减值风险。”蒋则沈说。
总体来看,结合我国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蒋则沈认为,从需求侧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和居民财富同步稳定持续积累,结构日趋多元,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不断丰富,对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不断强化。
据统计,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长5.3%,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同步,今年前三季度名义增速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稳定区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保持更快增长。同期,全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增长较快。而财产净收入虽然占比连年持续上升,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供给端看,蒋则沈认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部门持续深化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以金融监管总局监管的银行保险业为例,截至目前,信托、理财、保险三类机构共计135家,包括信托公司67家,理财公司32家,保险资管公司36家。从产品到服务合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过百万亿元,较年初增幅接近6%,同比增幅超过15%,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其中,信托公司主要面向私募、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资管产品和信托服务。理财公司主要面向公募自然人投资者,提供广泛多样风格稳健的资管产品,保险资管公司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私募产品和专户投资服务。相信随着居民财富规模增长和结构变化,我国财富管理和资管行业的整体规模仍将保持稳步上升态势。”蒋则沈补充道。
展望未来,蒋则沈认为,我国财富管理和资管市场成长发展方兴未艾,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重要的服务使命,更需要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进程中主动作为,可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机协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为企业居民维护良性资产负债表的“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分割。
具体来看,财富管理关注客户全方位、一揽子财务优化需求,是客户利益转化为合理需求和金融语言的基础关键环节。资产管理是将客户财富匹配对接适宜的金融资产的专业渠道,是实现客户财富管理目标的重要服务者。财富管理机构和资管机构要协同一致,共同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充分沟通客户需求和产品特性,坚决防范以各自利益相互阻隔甚至妨碍客户财产利益。
二是坚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机构和资管机构具有广泛汇集社会资金资源的专业功能,并通过组合投资和专业配置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是连接社会资金资源与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桥梁。金融机构要主动顺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大方向、大主线和大逻辑。
三是坚持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金融机构要持续苦练内功,做好金融工匠,立足资源禀赋,深耕主责主业。同时,要持续认真学习、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要求,坚守风险红线和合规底线,强化职业操守和行为内控,持续做好风险监测评估,推动实现风险抓早抓小,更好维护金融安全和市场秩序。
四是坚持信用义务,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金融机构要传承坚守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的信用义务,依法合规展业,踏实肯干做事,牢固树立为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服务的价值取向。
蒋则沈强调,还要严格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不同风险等级的资管产品,提供至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投资者。全面及时准确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保障投资者知情权,畅通投资者投诉维权渠道,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