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国庆中秋长假的休整后,A股市场近期迎来一轮分化调整行情,市场风格显著切换。在此背景下,今日早间高盛发布的一份最新中国股市策略报告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在报告中称,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这主要受到企业盈利增长和估值进一步修复的推动。尽管市场可能出现短期回调,但随着行情展开,投资者的惯常思维应从“逢高减仓”转变为“逢低买入”。
看好中国资产表现的国际投行还有瑞银。此前,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 Tirumalai发表观点称,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相较于印度市场,该机构更看好中国股票。
高盛再度唱多
投资者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高盛表示,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弹了80%,但期间经历了四次大幅回撤。该机构预计,中国股市将步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趋势,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这主要受到企业盈利增长和估值进一步修复的推动。
具体来看,高盛分析称,四大因素支撑本轮中国股市行情更加持久。首先是政策利好窗口开启。其次是企业盈利增长再度提速:AI重塑了盈利格局,AI资本支出带来的盈利提振日益显现;“反内卷”政策为企业盈利注入新的动力;“出海”彰显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共同将趋势性每股盈利增速提升至12%上下。
再次,中国市场当前估值仍然较低。指数市盈率处于周期中期水平,且中国股市相对于全球其他股票市场长期存在估值折让。后续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也有望对股票估值构成利好。
最后,中国股市的资金面仍然强劲。中国资本流入股市的结构性趋势可能已经开始,居民资产转配股票可带来数万亿元的潜在资金流;从外部环境来看,基于投资分散化需求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低配,中国市场已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
“宏观因素扰动可能引发市场短期回调,但随着行情的展开,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高盛在报告中写道。高盛建议投资者采取以超额收益为中心的策略,在成长型股票中重点关注中国民企龙头、中国AI题材、出海领军企业、“反内卷”概念和A股小盘股,同时通过股东回报投资组合获取高现金收益率来实现平衡。
高盛这一最新观点延续了该机构今年以来对中国资产持续积极的态度。此前,9月18日,高盛在研报中称,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两个市场的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和3%;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看好“中国民营企业十杰”、AI、“反内卷”及股东回报等主题。
高盛表示,本轮由估值及流动性驱动的股市上涨在全球资本市场均有所体现。长期看上涨需要盈利支持,但“流动性”是所有上涨趋势的必要条件。当前,A股形成向上趋势的条件较此前更好。并且,本轮中国市场的上涨中,基本面支撑也是贡献因素之一。中国主要指数的盈利在今年及明年仍将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趋势。
外资机构密集看好中国科技股表现
看好中国资产表现的国际投行还有瑞银。上周,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 Tirumalai发表新兴市场股票策略,称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相较于印度市场,该机构更看好中国股票。
瑞银表示,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营收增长更快,每股收益增长同样较快。即使忽略中国的AI以及互联网股票,MSCI中国指数中其余股票的资本回报率(ROIC)也在改善,而印度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估值方面,当前中国市场的估值仍较印度市场折价约33%。
与此同时,10月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风格切换。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回调幅度较深,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红利指数表现坚挺。
对此,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短期内推动这一市场风格变化的原因包括:外部因素扰动下投资者对组合进行再平衡;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需求;以及部分投资者担忧杠杆资金对于高弹性个股的净流入可能会边际放缓。
但上述短期内导致市场变化的原因均难以在中期推动市场风格大幅切换。外部因素扰动对市场的影响正在趋弱。而近期大科技板块的股价回落已部分释放了仓位拥挤的风险。大科技板块的成交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例在上周下降至32%,低于9月底的38%,处于过去两年均值。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杠杆水平总体可控,并未出现过热迹象。尽管A股市场近期出现回调,但融资余额不减反增,市场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我们看好成长风格跑赢价值风格。”孟磊称。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Hyun Ho Sohn日前就全球科技股前景发表观点时同样直言,在美国市场之外,投资者或许忽略了一些基本面强劲且被低估的科技股选择。他表示,放眼亚洲,中国科技股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Hyun Ho Sohn分析称,中国已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有望进一步强化。并且,中国科技企业普遍在成本效益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部分企业在半导体设备、电子商务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优势愈加凸显。许多中资科技股具备强劲的基本面、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估值方面,尽管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已出现反弹,但不少科技股估值仍处在具有吸引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