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业,胖东来已超越一个企业名称,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而“学习胖东来”早已蔚然成风。
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宣布,将于明年联合联商学院启动高端研学计划——每年仅招收十名以内企业家,每人收费高达100万元。与此同时,胖东来还推出了面向企业的开放日活动,参访费用每人2万元。

这一消息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割韭菜”行为,质疑其打着情怀旗号收天价学费;也有人觉得这是商业智慧,用价格过滤出高质量的交流对象。
胖东来百万级研学引争议
10月21日晚,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其个人账号宣布,将于明年联合联商学院正式启动高端研学计划。
此次高端研学计划每年将组织2-3次交流活动,每次为期两天,每年招收十个以内企业家,单人参与费用为100万元。
早前一天,胖东来商贸集团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为了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胖东来,集团设立“胖东来开放日”,给大家提供进入企业内部参观的渠道。开放对象为企业级学习参观,开放日每批次接待不超过15人,同一企业最多可预约5人,参访费用为2万元/人。参访范围涵盖胖东来产业园、天使城、时代广场等核心区域,参访者可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与管理细节。
上述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割韭菜”行为,质疑其打着情怀旗号收天价学费;有人觉得这是商业智慧,用价格过滤出高质量的交流对象;也有人表示,“百万研学计划,与其说是培训课程,不如说是高端社交圈入场券”。
对于两项计划的收费,胖东来方面强调,这些并非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通过合理门槛限定人数、保障交流质量。其中,开放日参访企业需通过资质审核,且每人每年仅有一次参访机会,确保学习交流的深度与针对性。
记者致电胖东来发布的咨询电话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胖东来开放日以及高端研学具体内容以官方公布的为主,目前相关的参访行程安排还未确定。”其表示,两项计划都属官方接待,届时会有官方员工带领大家进行参观。
“天价门票”背后的商业逻辑
对于近期胖东来动作,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商业角度看,胖东来设置了一种筛选机制。
“100万元的定价,自然过滤掉了围观者,留下的是真正认可胖东来价值且具备实力的企业家。”他说,通过精准筛选,既降低沟通成本、构建高端圈层,又验证价值认同,“高投入迫使参与者更认真对待学习内容,提高知识转化的可能性。”
记者注意到,在宣布高端研学计划的同时,于东来22日凌晨在社交账号上痛斥某被帮扶企业不懂感恩。

于东来表示:“某企业胖东来几年时间帮助你们从困境走向美好,希望你们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美好!可你们一不懂感恩,二更是恶劣到湖南与胖东来帮扶企业竞争浪费社会资源,这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此番直言不讳的批评,也暴露了胖东来在理念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
资料显示,近年来胖东来主动帮扶了超过15家品牌,最知名的当属永辉超市,目前全国各地门店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胖改”,除此之外,还有湖南步步高、江西嘉百乐等大型商超。
根据公开数据,自2023年6月以来,两年时间,胖东来无偿帮扶品牌,自费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直接产生的帮扶费用高达约8300万元。2024年,为帮扶企业输出自有品牌爆款商品约4.04亿元,毛利额约8000万元;2025年计划支持输出自有品牌商品15亿元销售额,毛利约3亿元。
在宋向清看来,胖东来的“百万研学”计划,可以视作其将商业实践升华为知识产品、将区域经验转化为行业标准的勇敢尝试,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信息:其核心价值不在于复制模式,而在于启发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本土化解法”。
全部收入用于“传播美好之路”
对于研学收入,于东来明确表示,所有收入将全部用于“传播美好之路”。
那么,何为“美好”?从胖东来的实践来看,它指向的是一种尊重员工、信任顾客、公平交易、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
胖东来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胖东来全年销售额169亿元,而2025年仅用不到10个月时间,销售额便已超过去年。截至10月21日,胖东来集团合计销售额已超189亿元,10月合计销售额已突破16亿元。于东来近日在2025中国超市调改大会上透露,胖东来目前没有贷款,账上有41亿元资金。

宋向清表示,胖东来百万研学的争议背后,是对知识付费、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以及商业本质的重新思考,“这场争议或许能推动中国商业从‘效率优先’向‘价值优先’ 加速转型。”
正如于东来日前在社交平台所言:“胖东来就像一所学校,持续分享科学的做企业方法,相信未来更多企业家越来越健康做企业,共同携手让国家更加美好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