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2 22:05:40 股吧网页版
十月震荡“洗”掉半数翻倍基金 调整是虚惊还是见顶?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曹璐

  不到十个交易日,风光无限的“翻倍基”就少了一半。

  10月,受指数高位震荡及年内领涨主线回调影响,超半数“翻倍基”在不到十个交易日内悄然退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年内累计涨幅超100%的基金数量仅剩25只,较上月底直接“腰斩”,连指数型基金也彻底退出翻倍阵营。

  这轮调整的“主阵地”,正是年内最亮眼的创新药与科技板块。10月以来,前期累积较大涨幅的科技股率先回调,带动部分重仓基金净值回撤;创新药板块更是承压明显,相关指数月内跌幅超9%,较年内高点回撤逾13%。

  不过,市场资金并未因短期调整“退潮”,部分医药产品仍呈现逆势吸金态势。而随着科技板块近日回暖,更推动“翻倍基”数量回升。

  热门赛道为何骤起骤落?短期波动是行情见顶还是蓄势待机?在部分受访人士看来,短期因资金筹码、事件冲击、交易情绪变化带来的调整,或也为投资布局提供了较好时点,A股中期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翻倍基”10天少一半

  10月以来,A股市场陷入高位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在3900点附近反复拉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上证指数月内累计涨幅仅0.8%。同期市场结构性调整特征显著,部分前期热门板块陆续“哑火”,直接拖累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其间下跌3.25%。

  作为年内表现最为亮眼的两大赛道,创新药与科技等的回调尤为引人关注。创新药领域,创新药指数(980086)、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10月以来分别下跌9.17%、11.59%,较年内高点回撤幅度均超13%;科技板块虽有阶段性回暖,但月初的调整同样对相关产品业绩形成冲击。

  板块回调直接导致年内“翻倍基”阵营大幅缩水。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年内累计涨幅超100%的基金数量仅剩25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较9月底的53只减少逾五成以上,且其中已无指数型基金身影。

  尽管有所回调,但前期涨幅显著的科技和医药主题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永赢科技智选A以194.96%的年内收益率稳居首位,重仓医药板块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8.56%紧随其后,中欧数字经济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科技方向的产品同期收益率亦突破120%。

  从消失的“翻倍基”名单来看,医药主题或重仓医药赛道的产品数量在一半以上。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17只产品,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至97%的区间,暂别“翻倍”行列。

  不过,资金对医药等核心赛道的配置热情并未消退。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华宝中证医疗ETF、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自月初以来分别净流入8.46亿元、6.05亿元,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鹏华中证中药ETF、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等多只产品的同期净流入额超过1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10月以来的10个交易日里,“翻倍基”数量经历了剧烈波动。据第一财经统计,本月“翻倍基”数量最低谷出现在10月14日,数量一度仅余8只;随着10月21日科技板块回暖,这一情况也逐渐好转。

  以10月21日为例,科技相关板块表现强势,人工智能指数、信息技术指数单日分别上涨4.38%、3.18%。受此影响,原本有所降温的科技相关重仓基金业绩快速回升,一天新增14只“翻倍基”,阵营规模显著修复。

  对于前述热门板块出现回调的情况,华北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除关税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外,主要与行业景气产业上阶段性的修正有关系,叠加季报窗口期市场情绪自然回落,共同加剧了短期波动。

  “但短期市场的调整恰好带来的是风险释放,为后续布局创造了更好的机会。”该经理进一步从资金端分析称,今年不少配置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已达成阶段性收益目标,后续参与热情有所降温,可能同样需经历一段筹码交换过程。

  招商稳健优选基金经理陈西中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三季度市场情绪较为高涨,从而提升了热门板块的估值,不可避免地在财报期会加剧波动,需要警惕财报期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他建议重点关注业绩趋势、盈利能力和财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短期调整难改成长主线

  10月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从科技成长向价值红利的风格切换。那么,前述强势板块还能继续吗?四季度的配置机会是否会发生变化?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短期内推动市场风格变化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投资者去风险下对组合进行再平衡;二是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需求;此外,部分投资者担忧杠杆资金对于高弹性个股的净流入可能会边际放缓。

  不过,孟磊也强调,上述在短期内推动市场发生变化的原因均难以在中期推动市场风格大幅切换。从中期角度来判断,成长风格或仍是投资主线。

  对于近期调整的创新药板块,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对第一财经表示,“基本上近期对外BD的首付款、总包、分成比例都是符合预期的。只是市场在经历了某些大BD的刺激之后,心理预期提升,带来了这种兑现行情”。

  周思聪进一步分析,经历了最近两个多月的震荡和盘整,无论资产优劣还是确定性的强弱,有个创新药资产就预期要BD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会冷静。产品已经成药、有业绩,或者产品临床阶段靠后BD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的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的关注。

  “下一阶段,行情的核心特征有望从情绪驱动的修复向基本面驱动的增长转变。”在周思聪看来,创新药是中长期的产业趋势,对外出海与国内收入放量双重周期交织,长期向上趋势势不可挡。

  她认为,近3个月创新药经历了较长时间回调,调整幅度达到一定水平,在外围扰动事件的影响下(实际并不影响基本面),当前市场预期降低,考虑到短期后续的多个催化,包括ESMO大会数据、三季度业绩持续放量、BD有望持续落地,以及长期创新药企业报表有望持续改善,对外出海维持高景气度的趋势,继续看好创新药中长期大级别行情。

  “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地将其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功的公司。”周思聪表示,市场也将更加严苛地审视公司的每一个临床数据、每一份销售财报和每一次BD交易的质量。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对于市场关注的科技板块,孟磊则认为,近期大科技板块的股价回落已部分释放了仓位拥挤的风险。大科技板块的成交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例在上周下降至32%,低于9月底的38%,处于过去两年均值。

  陈西中同样认为,科技板块在今年具备一定的业绩支撑。他告诉第一财经,科技板块表现强势,除了产业趋势的影响外,本身盈利周期的回升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从当前三季报预告看,科技主线业绩仍有支撑,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同样看好科技板块的还有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田啸,他告诉第一财经,当前A股处于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的“三重驱动期”,结构性机会清晰,建议聚焦科技成长、顺周期修复、政策消费三大主线布局。其中,科技成长板块的核心地位稳固,或是进攻性配置的重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