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金市场的短期谨慎态度形成对比,机构对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持续凸显。
据证券时报,高盛发布最新研报称,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将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趋势增长和5%-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推动。
慢牛行情正在展开,四大理由支撑
自2022年末的周期低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反弹了80%,但在这期间,一度遭遇了4次重大的下跌。而近两周来,中国股票似乎又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上证指数在10月9日突破3900点创下新高之后,未能更进一步,目前仍持续徘徊在3900点整数关附近。沪深300指数则从10月9日的高点累计回调了近3%。
在香港市场上,恒生指数从10月2日高点累计回调超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回调近12%。
但高盛认为,尽管中国股票可能出现回调,但随着牛市的展开,投资者的惯常思维应从“逢高减仓”转变为“逢低买入”。
高盛提出了四点支持中国股票持续上涨的论据:
一、利好于市场的政策窗口已开启。高盛称,中国的需求侧刺激措施与新的五年规划相结合,旨在重新平衡中国经济增长并减轻外部风险。
二、中国经济加速增长。高盛称,人工智能的热潮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带来的利润增长正在推进中;同时,逆周期调控政策重新点燃了市场对企业利润回升的希望,“走出去”战略展示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整体将中国企业每股收益(EPS)增长率提升至10%至15%区间。
三、估值低廉。目前,中国股票指数市盈率处于中等区间,债券收益率较低,与全球股票相比,其估值仍持续折价,这都使得中国股票的估值显得极具吸引力。同时,美联储政策的放宽预期以及中国本土实际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也有利于中国股票的市盈率。
四、强劲的资金流动。高盛指出,从中国本土来看,中国资本向股票的结构性迁移可能已经开始,由数万亿美元的潜在中国资产再配置资金所推动;从外部来看,鉴于全球投资者对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中国资产持续的低配状况,中国再次进入了海外投资者的视野。
多家外资机构看好A股业绩
近期,A股波动调整,市场交投情绪趋于谨慎。面对这种情况,外资机构纷纷发声,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据上海证券报,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此次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市场回调,反而有助于释放前期上涨过程中所积累的内在风险,A股依然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在短期波动过后,投资者或可进一步加大对权益市场的关注力度。
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表示:从估值、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外资回流等多方面来看,中国资产中长期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其中,从估值层面来看,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低于美股,尤其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部分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较高;从政策层面来看,绿色转型、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望四季度,贝莱德基金权益、量化及多资产首席投资官王晓京表示,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基本面,也就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他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强,更多是由流动性充裕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情绪回暖所驱动。“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现金流价值进一步显现,则有可能进入由估值兑现驱动、更为健康的市场上行阶段。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观察,将是四季度及后续几个季度的重要工作。”王晓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