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10月21日,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召开的第二届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ESG)会议上,与会嘉宾表示,聚焦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项目装上“ESG数据可信引擎”,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项目,激励电力企业提升内在的ESG管理能力,推动电力建设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李萌表示,ESG已成为衡量电力建设项目综合价值的关键维度,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评价标准正从传统的设计、质量维度,向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履行、治理效能提升的多维度体系转型。要推动ESG理念在电力建设领域的落地生根,助力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统一。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表示,电力建设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要全局谋划,通过健全ESG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强化ESG管理能力;重视要素保障,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与日常管理,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为ESG实践提供充足资源支持;强化品牌引领,培育ESG示范项目,营造行业重视ESG的良好氛围,推动ESG理念深入植根于工程项目。
“供应链是电力行业ESG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存在供应链ESG风险识别不全面、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委会主任林彬表示,建议电力企业应建立供应链ESG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构建绿色、负责任的供应链生态。
与会嘉宾认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以“数据求真”为基石的电力项目ESG评价体系,可以推动电力工程项目向更深层次可持续发展,也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量化、可比较、可信赖的评价依据,引导绿色资金精准投向电力行业最需要的领域,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重大电力工程应将ESG要求融入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全阶段,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ESG管理效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说。
北京市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程琳认为,作为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电力行业可借助绿色信贷、转型金融、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转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