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在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等领域积累起核心技术的中国公司,正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重要的角色。
10月22日,蚂蚁集团旗下国产数据库企业OceanBase正式对外宣布加速全球化布局。
当日,该企业CEO杨冰向全体员工发布题为《全面拥抱全球化》的内部信,宣布公司全球化战略全面提速,并正式启动“GO GLOBAL GO Program——全球拓展计划”。
面向全球市场招募团队
杨冰信中称,公司将要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并加快全球化布局。
“全球化于OceanBase而言,不是可选项,而是一条必须走通、必须走赢的必由之路。”杨冰认为,在坚定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必须让OceanBase走向海外。
据了解,为加速全球化布局,OceanBase拟通过“GO GLOBAL GO Program”计划,面向全球市场选拔内部人才组建先锋团队,推动产品、服务、销售和市场全面出海。
作为蚂蚁集团旗下的国产数据库企业,OceanBase并非出海领域的新手。事实上,其全球化布局早已悄然展开。在海外市场,OceanBase已覆盖港澳、东南亚等核心市场,并于2025年9月正式进入技术门槛极高的日本市场。
目前,该企业已深度接洽超70家海外客户,其中40家已签约付费,业务遍及金融科技、银行及泛互联网等领域。
出海的挑战与应对
杨冰强调,唯有深入全球一线,理解多元市场需求,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技术生态。 然而,出海之路向来不是坦途。杨冰也在全员信中坦言:“出海意味着离开舒适区,面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快速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对于技术企业而言,出海面临的挑战尤为复杂:
首先是技术适配性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监管要求存在差异,产品需要做大量本地化工作;其次是市场竞争态势,海外市场早已被国际巨头深耕多年,后来者需要找到差异化突破口;再者是文化和人才挑战,如何组建和管理跨文化团队,理解本地客户需求,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了解,基于种种挑战,“GO GLOBAL GO Program”计划也同时配套组织支持与福利保障,解决出海员工在文化适应、语言沟通、职业发展、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中国技术出海的更大图景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数据库作为IT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巨大。
OceanBase的加速全球化是中国技术企业出海大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云计算、数据库到人工智能,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携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市场。例如,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在内的中国云服务商,均在通过建立海外数据中心、提供本地化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与传统的制造业出海不同,技术出海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强影响力。它不仅仅是市场的拓展,更是技术标准、架构理念和商业生态的输出。一旦成功,将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更大话语权。”有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
然而,全球技术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生态的竞争。中国技术企业出海,不仅要面对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还要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到突破口,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