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反弹了,但别急着下结论
日本9月出口同比涨了4.2%,终结了连续四个月的下滑,数据一出来,市场有点小兴奋。凯投宏观直接说,出口触底反弹,美国资本开支还能继续撑一把。但真这么乐观吗?我们来盘一盘。
先看亮点:半导体和电子零部件出口猛增12.6%,加上矿物燃料这块也贡献了不少,背后是亚洲市场的需求在回暖,尤其是中国这边汽车和材料需求不错,对华出口涨了5.8%,对其他亚洲地区更是涨了9.2%。这说明全球科技供应链确实在恢复,日本在这条链上的位置还是有支撑的。
但问题出在哪?对美出口继续塌方。9月对美出口跌了13.3%,已经连续六个月下滑。汽车出口暴跌24.2%,芯片制造设备更是腰斩式下滑45.7%。注意,这可是在美国把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到15%之后的数据。按理说应该缓解压力,结果呢?没见起色。
为什么降了关税反而还跌得更狠?两个字:滞后。Norinchukin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说得明白——成本还没完全传导出去。很多日本车企为了保市场份额,自己吞下了关税成本,降价卖车,利润被压缩得厉害。现在价格调整还没完成,出口量自然上不来。
更关键的是,这种利润挤压会传导到投资和工资。企业赚不到钱,明年春季劳资谈判时加薪就难了,消费端也会受影响。日银行长植田和男最近一直盯着企业设备投资和薪资增长这两个指标,就是这个逻辑——只有企业敢花钱、敢涨薪,加息才有底气。但现在看,出口利润受压,这个链条走通的不确定性很大。
再看贸易账,9月逆差2346亿日元,比预期差太多,原本预测是顺差22.2亿。进口涨了3.3%,远超预期,说明内需还在动,但出口改善没跟上,赤字压力还在。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次反弹靠的是亚洲市场和芯片周期回暖,对美出口依然疲软,而美国那边的关税影响还没 fully materialised。弱日元虽然短期利好出口定价,但汇率不可能一直贬下去,政策空间有限。
下一步怎么看?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日本企业能不能顺利把成本转嫁出去,稳住对美出口的量;二是国内设备投资和薪资增长能不能接上力。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具体打法还没看到。日银会不会继续加息,还得再观察几个季度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