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A股和港股联袂大涨的交易日里,创新药板块却走势分化。截至收盘,港股中药捷安康-B跌超10%,荣昌生物盘中大跌,但却随即拉升并以4%的涨幅收盘;A股中,舒泰神、广生堂等跌超4%,创新药板块的回撤与分化也是8月末创下阶段性新高以来行情的缩影。
多家公募解读近期创新药下跌行情时认为,“涨多了”是主因,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仍未改变。展望后市,多名基金经理表示,未来选股将更加严苛,市场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地将其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果的公司。
创新药逆势走低
拉长时间来看,国庆假期后,两地创新药板块表现均不佳,港股创新药指数10月2日至今跌幅为9.49%,A股创新药指数10月9日至今跌幅为3.68%,且距离上个月创下的阶段性高位回撤亦超过10%。
基金方面,近期随着指数略有回落,年内至今“翻倍基”数量有所减少,其中创新药主题的“翻倍基”更是仅剩中银港股通医药这一只“独苗”,其余产品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90%区间。多家公募解读近期创新药下跌行情时认为,“涨多了”是主因。
“节后调整并非板块基本面走弱,而是多重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单林解释原因时表示,首先是资金面的阶段性扰动,港股通假期关闭期间,外资对头部药企有一定套利诉求,这些标的在假期内普涨甚至创新高后,节后自然出现正常的止盈行为,属于资金层面的短期博弈;其次是个别标的事件的影响,比如某创新药BD落地效果低于市场预期,而此前该公司股价因市场传闻频繁上涨,短期预期修正带来局部波动;最后是宏观环境的情绪传导,中美关系的反复、生物安全法案重提等外部因素,阶段性影响了市场风险偏好,进而传导至板块。
中银基金基金经理郑宁表示:“此前我们对9月创新药行情比较乐观,事后看是错误的,主要系期待的BD交易没有落地。复盘来看,今年创新药的行情主要还是靠BD和BD预期在推动,但BD的时间点判断很难,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能否落地。”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也认为,近期创新药回撤根源在于市场预期透支。“当前BD交易的首付款、总包金额均符合行业预期,只是前期部分大额交易提升了市场心理预期,导致出现兑现即回调的行情。”周思聪表示,对外授权的大趋势没有变化,BD落地是长时间维度的趋势,建议更多关注产品的临床数据和竞争格局,重视真正创新的标的。
ETF资金仍呈净流入态势
然而,散户对创新药的热情犹在,主题ETF基金仍呈资金净流入态势。10月份以来仅十余个交易日内,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增超8.6亿份,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增逾4.8亿份,此外,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其余六只产品份额均增超1亿份。
单林认为,短期波动不改变板块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从医药行业内部看,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仍是基本面趋势最明确的方向——今年三季度板块能突破前期高点、创下阶段新高,背后是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持续推进、临床价值逐步兑现的支撑,这样的基本面韧性并未因短期调整而改变。当前的波动,更多是板块从普涨阶段进入分化阶段的正常过渡,也是市场情绪从“炒作预期”向“验证价值”回归的必经过程。
汇丰晋信基金经理李博康表示,展望下半年,学术会议依旧频密,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催化窗口。包括世界肺癌大会(WCLC)、欧洲肿瘤学大会(ESMO)、美国血液学会(ASH),以及欧洲呼吸年会(ERS)等,多家优质企业将在这些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管线的最新数据。
“随着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披露,管线的估值亦将同步提升。每一次优质管线数据的公布,都为市值和估值的上行带来持续动力,这一趋势远未终结。”李博康表示。
选股将更加严苛
然而,即使回撤十余个百分点,创新药整体行情依旧难言便宜,多名基金经理表示,随着叙事将从广泛的估值重估转向进一步的基本面落地,对于持仓的个股遴选将更为挑剔。
对于板块后续走势,单林的判断是:普涨阶段已过,但优质标的的结构性机会可能才刚刚开始。未来我们更需要聚焦 “真兑现、有实力” 的品种——那些能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在全球市场打开空间、真正带来持续回报的创新药企业。单林表示:“短期振幅变大的背景下,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于一时的涨跌,而应把目光放长远,筛选那些研发管线扎实、临床数据优异、商业化能力突出的核心标的。”
周思聪认为,市场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地将其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功的公司。市场也将更加严苛地审视公司的每一个临床数据、每一份销售财报和每一次BD交易的质量。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郑宁表示,对创新药研究的核心还是当下的业绩和研发管线的临床数据,现在看来基本面还是很健康的,不管是创新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放量,还是ESMO上的临床数据,最近都是偏利好的,至于BD的短期进度推后,我们认为可以容忍、值得坚守。
“今年创新药行情较为不错,吸引了较多看重短期催化剂(主要是BD)的热钱,最近这些钱在持续退出,行情短期底部接近显现,他从当下的基本面和估值面判断,依然维持到明年底还有翻倍空间的判断。”郑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