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下场做浏览器,这步棋到底想干什么?
OpenAI正式发布了它的AI浏览器ChatGPT Atlas,第一波只上了macOS,Windows、iOS和Android版本说“很快上线”。核心卖点很明确:把ChatGPT塞进浏览器里,不光能聊天,还能用Agent模式替你点网页、填信息、订餐厅,甚至在输入框里直接帮你润色文字。Plus、Pro和Business用户现在就能用预览版。
这事表面看是推了个新产品,但背后其实是OpenAI在下一盘大棋——它要抢搜索入口。
现在用户查东西,要么去Google搜,要么直接问ChatGPT。OpenAI显然希望后者成为主流。Atlas的逻辑就是:既然大家已经开始用AI获取信息,那干脆把整个上网流程闭环起来。从提问到执行,全在自家生态里完成。你不需要跳出ChatGPT,它自己就能帮你把事办了。
Sam Altman说得挺直白:Tabs时代过去了,未来浏览器的核心应该是对话式交互。他想用Agent取代URL栏,让AI直接替你操作网页。这个思路和Perplexity的Comet、Google往Chrome里塞Gemini是一回事——都在争“AI时代的流量入口”。
但问题也在这儿。Chrome全球有30亿用户,生态牢得不行。书签、密码、插件、账号同步,迁移成本太高。就算Atlas技术再强,普通用户不会因为你有个Agent功能就轻易换掉主浏览器。更何况,Edge已经集成了Copilot,Google也在快速跟进,战场早就不是蓝海。
另一个关键变量是信任。Agent模式听起来很爽,但它真能可靠地帮你订机票、改文档吗?出错了算谁的?Forrester的分析师提了个很尖锐的问题:当AI完全代劳,你的行为还是“你”吗?它会不会根据商业合作或广告偏好,悄悄引导你选某个餐厅或酒店?这些目前都没答案。
OpenAI强调用户能管理自己的记忆数据,也能开无痕模式,但这套机制怎么设计、是否透明,还得看实际落地。隐私和自动化之间的平衡,是这类产品最大的雷区。
所以,Atlas能不能成,短期看体验流畅度,长期看用户愿不愿意把“决策权”交给AI。它未必能立刻撼动Chrome,但至少把AI原生浏览器的标准又拉高了一档。接下来就看微软、Google怎么接招了。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商业化路径。OpenAI现在烧钱多、盈利压力大,Atlas会不会成为新的付费抓手?比如把Agent功能做成Pro专属,或者将来接入佣金模式?这块信息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