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这步棋,看得懂的人不多。
今天一早,美光CEO宣布要砸2000亿美元在美国搞存储制造。这个数字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台积电过去五年资本开支的总和。但你要是只看这个新闻,就以为是单纯的产能扩张,那说明你还停留在上个周期的思维里。
我们来盘一盘。就在一个月前,美光发了财报,2026财年Q1指引营收125亿,远超市场预期的119亿,每股盈利3.75美元,比预期高出23%。关键是,它的高带宽内存HBM,也就是AI芯片里的“高速通道”,已经供不应求。CEO明确说了,明年HBM产能基本锁定了,客户都在抢货。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在HBM订单已经排满的情况下,还要投2000亿?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扩产,而是战略布局。
HBM现在是什么情况?供需严重失衡。DRAM库存低于目标,NAND库存也在降。美光的HBM客户已经扩大到六家,包括英伟达这样的核心玩家。更关键的是,HBM4产品已经开始送样,性能提升超60%,功耗还降了20%。这意味着,美光不只是在跟产能赛跑,更是在技术代际上卡位。
这笔2000亿的投资,明面上是制造,实则是绑定美国本土供应链。别忘了,美光已经拿到《芯片与科学法案》最高61亿美元的补贴,这次大手笔投入,大概率会配套更多政策支持。它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的先进DRAM工厂,还有新加坡的HBM封测项目,都是在构建一个全球化的高端产能网络。
但这里有个关键变量:资本开支的节奏。美光2025财年投了138亿,2026财年还会更高。可资本市场最怕什么?怕故事讲得太满,执行跟不上。虽然现在AI需求强劲,数据中心业务占营收过半,HBM成了增长核心,但DRAM本身是周期性行业,一旦需求拐点出现,重资产模式就会反噬。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这2000亿的具体分配和落地时间表。是分十年投还是五年?主要投HBM还是通用DRAM?这些细节没看到,没法判断是不是画饼。
不过有一点很清晰:美光已经把HBM定为2026年的核心增长动力,出货量增速预计超过整体DRAM。谁在买?就是那些做AI大模型的云厂商和芯片公司。只要AI训练和推理的需求不停,HBM的紧平衡就不会破。
所以,这场2000亿的豪赌,表面看是产能竞赛,本质是押注AI长周期。能不能赢,不取决于钱花多少,而在于技术迭代能不能持续领先三星和海力士。现在看,美光手里牌不错,但牌局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