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债券市场迎来一波亮眼的修复行情,尤其是长久期国债表现抢眼。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下行近7个基点,远超短中期品种,显示出交易盘正在加速涌入长期债券进行博弈。这一轮行情的背后,既有经济数据偏弱带来的基本面支撑,也有权益市场回调引发的“股债跷跷板”效应,更有机构为应对年末考核而加久期博收益的操作逻辑。不过,尽管市场情绪偏多,不少机构仍保持谨慎,认为四季度债市整体或以震荡为主。
长久期国债受追捧,交易盘成主力推手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长久期利率债成为资金追逐的重点。Wind数据显示,上周3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近7bp,而10年期和5年期分别仅下行1.7bp和1.2bp,凸显了市场对长期债券的偏好。财联社报道指出,基金和券商为代表的交易盘正在积极入场,其中基金公司单周净买入利率债156亿元、信用债184亿元,证券公司在超长期国债上也净买入超82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这与临近年末考核有关,交易盘有动力通过拉长久期来博取更高收益。同时,DR007等资金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使得加杠杆成本可控,进一步增强了做多动力。
银行配置分化明显,中小行面临压力
在各类机构中,银行系的资金行为呈现显著分化。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上周合计净买入利率债近380亿元,但主要集中在1年期左右的短久期国债和政金债,显示出其配置盘属性较强且风险偏好保守。相比之下,城商行和农商行则大规模减持,分别净卖出619亿元和282亿元。有分析指出,这主要受制于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高企以及资本充足率约束,难以承担长久期利率债的持有压力,也无法扩大信用债持仓敞口。这种结构性差异使得配置型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限制了债市走出单边牛市的基础。
债基业绩回暖但赎回压力犹存
随着债市修复,纯债基金业绩也迎来反弹。Wind数据显示,上周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达0.17%,短债基金为0.07%,明显高于此前数周水平,个别产品单周涨幅甚至超过1.6%。然而,流动性管理压力并未缓解。10月以来,已有东兴基金、宏利基金等十余家机构发布旗下债基提高净值精度的公告,反映出部分产品正面临大额赎回冲击。中信证券指出,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仍在延续,叠加公募销售新规影响未完全消化,债基负债端的压力短期内可能难言改善。因此,尽管市场存在修复基础,但仍需警惕资金流出带来的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