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债抢筹背后,交易盘在赌什么?
最近债市有点意思,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下行近7bp,10年期才下1.7bp,长短端走势明显噼叉。谁在买?基金和券商交易盘在猛干,尤其是中长端利率债,基金净买入超150亿,券商在超长期国债上单周砸了82亿。但另一边,大行还在配短债,城农商行甚至大规模卖出,机构行为彻底分化。
这么看下来,这轮行情不是配置盘驱动的,是交易盘在加久期、博收益。核心逻辑就两条:一是资金面宽松,DR007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加杠杆成本低;二是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消费、投资偏弱,市场对弱复苏的共识强化,长久期利率债的性价比出来了。
更关键的是时间节点——临近年末考核,交易盘有动力拉久期做高组合收益。而且中美经贸消息反复,避险情绪升温,A股又回调,部分资金切过来“股转债”,纯债基金上周业绩集体回暖,中长期纯债基金周均收益冲到0.17%,个别产品单周涨了1.68%,这种表现过去几周很少见。
但问题也在这儿:支撑行情的主要是交易力量,配置盘没跟。大行偏好1年期左右短债,负债稳定、配置属性强;而城农商行在大幅减仓,主因负债成本高、资本充足率承压,同业存单和理财资金成本下不来,拿长债扛不住。保险资金也在往权益资产调仓,债市难获系统性配置支持。
所以,当前债市本质是“多头交易”而非“趋势反转”。虽然中信证券认为货币政策仍有增量可期,财政发力也可能配合,修复基础还在,但诺安基金也提醒,公募销售新规的影响还没充分定价,负债端压力实实在在。
眼下已有20多条债基提升净值精度的公告,东兴、宏利等十余家机构披露产品遭遇大额赎回。这说明部分债基正面临流动性管理压力,一旦赎回加剧,可能触发被动抛售,形成负反馈。
换个角度说,现在市场其实在博弈两个变量:一边赌资金面继续宽松、经济弱现实延续,推动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另一边又担心赎回潮升温、交易拥挤度太高,导致行情反转。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看不到政策层面的明确信号,降息也没落地。短期看,交易盘还能撑一撑,但四季度大概率还是震荡市。真正要打破僵局,得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债基赎回规模能不能稳住,另一个是央行有没有进一步宽松动作。现在,大家都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