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2 03:27:5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M1大增7.2%!政策发力三箭齐发,这类资产将爆发?

  最近商品市场回吐了近一个季度的涨幅,很多人开始犯嘀咕:这波调整到底看到哪?背后逻辑是不是变了?

  我们来盘一盘。先看宏观底色——9月金融数据有个关键信号:M1增速冲到7.2%,创下三年多新高,M1与M2的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说明资金活性确实在提升。但另一边,社融增速小幅回落,新增信贷同比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改善还不明显。这意味着什么?政策在发力,但内生需求还没完全跟上。

  财政方面,前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已超11万亿,四季度剩余额度约3.2万亿,节奏上会放缓。如果外部压力加大,不排除再发1-2万亿特别国债作对冲。货币政策也有空间,美联储重启降息后,中美利差压力缓解,年底前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小。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在路上,“化债”对企业贷款的扰动逐步消退,这些都会支撑信用环境修复。

  但当前工业品表现弱于海外,核心还是国内房地产需求疲软,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接下来两个变量最关键:一是中美博弈,二是“十五五”定调。

  美国威胁11月1日对华加征100%关税,我们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制,动作都有“以打促谈”的意味,目标是为APEC领导人会晤争取筹码。短期可能达成临时休战,比如部分回调关税,但科技管制、供应链脱钩这类结构性矛盾不会解。这个过程中,高外贸依赖的商品会承压,但资源保护主义升温也可能带来供给扰动,给稀土、新能源金属等带来估值溢价。

  另一个关键节点是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四中全会,为“十五五”规划定调。这份规划要锚定2026-2030年的发展路径,年均增长目标或设在4.6%-4.8%,核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重点在提高居民收入、释放服务消费和民间投资活力。

  这么看下来,产业层面的反内卷政策可能加码,通过产量调控稳价格,对部分工业品有托底作用。交易上,短期市场可能定价两种情景:一种是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利空,另一种是资源 nationalism 抬头带来的供给溢价。考虑到多数工业品价格仍处低位,后者更占优。

  因此,多头可聚焦三类资产:一是受政策托底的内需刚性商品,二是具备稀缺性的稀土和新能源金属,三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端制造上游材料。时间窗口就在眼前——10月20-23日四中全会、月底APEC、11月1日美国关税落地,每一步都牵动预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