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国内ETF市场可谓是“热火朝天”,全市场1247只ETF总规模暴增超2500亿元,达到2521.65亿元的惊人净流入。这背后不仅是资金对市场的重新布局,更折投资者在复杂环境下多元化的配置逻辑。从黄金到科技,从债券到红利资产,不同类型ETF的“吸金”能力轮番登场,反映出当前市场“避险+成长+防御”并重的投资主线。而放眼全球,西方黄金ETF需求也创下历史纪录,显示出国际资本同样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安全锚。

黄金ETF强势吸金:全球避险共识的集中体现
在过去一个月里,14只黄金类ETF合计净流入632.81亿元,规模增长高达40.65%,成为A股ETF市场中最亮眼的“吸金王”。这一趋势并非孤立现象。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9月全球实物黄金ETF录得有史以来最大单月流入,三季度总流入达创纪录的260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基金是主要推动力。这种全球同步的资金涌入,背后是对地缘政治风险、通胀压力以及美元信用体系动摇的共同担忧。正如彭博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扩张政策、美国巨额债务和美联储独立性受压,正在削弱传统避险资产(如美债和美元)的吸引力,促使投资者转向黄金。此外,央行持续购金——尤其是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也为金价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创债ETF异军突起:稳健收益下的政策红利
如果说黄金是“避风港”,那么科创债ETF则成了“稳底盘”。数据显示,24只科创债ETF在一个月内吸金787.13亿元,增长率高达47.20%,为所有类别中最高。这一爆发式增长源于双重驱动:一方面,在国家强调科技自立的大背景下,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当前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利率偏低,使得兼具票息收益与交易潜力的科创债ETF成为追求稳健回报资金的理想选择。富国基金将此类产品定义为R2中低风险,吸引了大量风险偏好较低但又不愿完全退出市场的投资者。这类产品的走红,体现了资金在不确定环境中对“政策支持+稳定收益”的精准捕捉。
科技与红利并行:攻守兼备的配置策略
资金并未只顾避险,也在积极布局未来。芯片、软件等硬科技类ETF吸引358.04亿元增量资金,反映出市场对半导体国产替代、AI应用爆发等长期趋势的信心。与此同时,金融及红利ETF获得203.05亿元资金青睐,因其稳定的盈利和分红能力,在震荡市中展现出高性价比。整体来看,资金流向呈现出“哑铃型配置”特征:一端押注黄金和债券求稳,另一端布局科技谋成长,中间以红利资产提供现金流缓冲。这种结构化布局,正是当前市场“进可攻、退可守”投资思维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