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停发H-1B录用,背后是10万美元一张的签证门票
沃尔玛暂停给需要H-1B签证的人发offer了。这事表面看是企业招聘调整,实则是一张10万美元的签证账单砸下来后,整个美国高技能用工体系开始松动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问题出在哪?特朗普政府上个月把新的H-1B签证申请费直接拉到1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是成本,是门槛——卡住的是那些预算有限但依赖外籍专业人才的企业。沃尔玛虽然是零售业里用H-1B最多的一家,雇了约2390人,但在整个160万美国员工大盘子里,这点人数连零头都算不上。可就是这么一拨人,集中在技术、数据分析这些核心岗位,现在招不动了。
这么看下来,这政策杀伤力最猛的地方根本不在大厂。亚马逊、微软、Meta这些科技巨头虽然也用大量H-1B,但他们有资本扛住这笔开销。真受影响的是像沃尔玛这种非科技主业却要搞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还有更惨的——那些现金流紧张的初创企业。
外媒列了个“死亡名单”,OpenAI、Stripe、Databricks全在上面。不是因为它们不缺钱,而是因为每招一个关键技术岗,就得先砸10万美元进去。对小公司来说,这不是招聘成本,是生死线。Alma创始人说得直白:我们没法跟大厂拼这个。奥特曼和Netflix创始人力挺新政,说这是筛选顶尖人才的好机制。话没错,但前提是你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个玩家。
换个角度说,高校更头疼。斯坦福一年新聘270人,按新规就是2700万美元起。这笔钱从哪出?研究经费本就在缩水,现在还要额外承担天价签证费,很多实验室可能直接招不了人。宾大物理学家说这是灾难,不是夸张。美国博士后协会直接点明:对手国正在举杯庆祝。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波操作到底是收紧低效签证滥用,还是变相驱逐全球高技能人才?目前颗粒度还不够,不知道大学和非营利机构会不会被豁免。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这条链子断了,美国在科研和创新端的长期竞争力,会被一点点掏空。
下一步怎么走?得盯着两头:一头是法律挑战会不会出现,毕竟2020年类似政策被法院否了;另一头是企业应对策略,比如转向L-1内部调动,或者干脆把研发团队往加拿大、印度迁。
这块信息是缺失的:沃尔玛内部有没有替代方案?短期冻结,还是长期战略收缩?背后怎么运作的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明确——当一张工作签证变成百万人民币级投入时,游戏规则已经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