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IPO队列中,量化派科技又一次按下“提交键”——9月19日的第五次申请,距离其成立已过去11年。
从早期凭借助贷业务崭露头角,到后来转向电商寻求新增长,公司始终未能摆脱金融业务的标签。此次虽有中金与中信证券共同保荐,但面对对赌协议的沉重压力和行业对其业务合规性的质疑,其上市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坎坷IPO之路:五次递表港交所
根据招股书信息,量化派聚焦中国消费领域,是一家线上市场营运商,核心业务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依托“羊小咩”平台开展电商业务,二是通过“消费地图”平台推进汽车交易撮合服务。
回溯“羊小咩”的发展脉络,其前身为“信用钱包”,最初定位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的应用程序。借助该应用中嵌入的API(应用编程接口),量化派可依据金融机构的筛选标准,向其推荐潜在终端用户。
量化派2022年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信用钱包”与“羊小咩”,公司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终端用户超150万,各年度推荐数量分别约为65.5万、39.3万和48.6万。
2020年11月,量化派对“信用钱包”进行战略升级,将其更名为“羊小咩”,同时调整定位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具备数字化交易赋能能力的应用程序。
从最新招股书披露内容来看,“羊小咩”的商品品类已覆盖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家电、美妆、珠宝、服饰及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通过线上选购模式,实现第三方市场供应商的商品与平台用户的精准匹配。
除电商业务外,量化派自2022年4月起,开始运营汽车零售O2O平台“消费地图”。该平台现阶段主要通过与汽车零售商合作获取线上流量,引导消费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购车,同时也在较小范围内支持线上购车服务。
客户结构方面,招股书明确量化派的客户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在“羊小咩”平台购买商品的个人终端用户;二是经公司引入“羊小咩”的POP商店经营者;三是作为汽车零售商的市场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递表之前,量化派曾四次向港交所发起上市冲击,递表时间分别为2022年6月、2023年2月、2024年5月及2024年12月,但四次申请均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而失效。2025年9月19日,量化派第五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持续推进资本化进程,不过就目前市场反应而言,外界对量化派此次冲击上市并未普遍抱持积极看法。
与助贷业务藕断丝连?
在漫长的IPO进程中,量化派逐步剥离金融业务,电商业务随之成为公司核心主业。此前赴美上市尝试失利后,量化派便启动业务转型。2020年11月,公司将原有产品“信用钱包”升级为电商平台“羊小咩”,平台页面设计与主流电商平台趋同,商品品类涵盖3C数码、食品酒饮、美妆护肤等多个领域。
不过在转型初期,“羊小咩”仍保留部分金融借贷相关业务,例如提供“先享后付”服务的“享花卡”,以及额度在100元至5万元区间的消费贷款“备用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金融机构提供的“享花卡”平均金额逐年增长,分别为887.9元、1161.1元、1268.8元。从收入结构来看,2021年至2024年,量化派来自金融机构的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依次为76.8%、11.8%、20.2%、3.2%,到2025年前五个月,该部分收入已降至零。
量化派方面表示,早在2024年9月,公司就已终止与金融机构的撮合服务协议;2025年1月,进一步停止“羊小咩”平台的H5重定向功能,终端用户无法再通过该平台发起与金融机构的交易。同时,公司已向国内金融监管机构作出承诺,未来不再开展相关金融业务。
目前,“羊小咩”贡献的收入已成为量化派的主要营收来源。2025年前五个月,该平台实现收入4.0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8.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业务“消费地图”收入规模持续萎缩,同期营收仅791.7万元,占比仅1.9%。
从运营数据来看,“羊小咩”已积累一定规模的活跃用户。招股书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羊小咩”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3.70万人,单用户平均收入为2.56万元;2024年,平台GMV更是高达70.28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量化派称用户无法再通过“羊小咩”发起与金融机构的交易,但部分金融机构平台仍可链接至“羊小咩”。例如,小贷平台“便荔卡包”的APP及小程序中,点击“商城”页面即可直接跳转至“羊小咩”,用户通过该路径进入“羊小咩”后,仍能申请小额贷款用于购物。
应用商店信息显示,“便荔卡包”由北京自牧云创科技有限公司与鹰潭市信江广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而“羊小咩”曾提供的“享花卡”业务,运营主体同样是这两家公司。天眼查信息进一步显示,北京自牧云创是北京量科邦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鹰潭市信江广达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自牧云创持股40%,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量化派实控人周灏。
合规成隐患
即便量化派在转型中不断压缩“助贷”业务占比,仍因合规问题受到监管部门关注。梳理时间线可见,2023年2月,也就是量化派第三次冲击IPO、第二次赴港递表招股书的半年后,证监会向其发出问询,要求就“规范运作”等四项核心问题作出说明。
具体来看,证监会的问询聚焦四大方向:一是“助贷”业务是否归类为类金融活动;二是业务是否涉及个人征信服务;三是是否已取得相关业务资质许可,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四是需解释“羊小咩”等平台用户投诉量大的原因,以及公司涉及的行政处罚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监管问询,量化派当时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用户投诉,已搭建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旗下平台的投诉主要源于部分用户对平台规则不熟悉,以及个别业务流程存在瑕疵。
然而,除了监管关注的合规问题,量化派旗下平台的投诉量始终处于高位。截至10月17日,在黑猫投诉上检索“羊小咩”,相关投诉已超过30000条,投诉焦点多集中在平台商品溢价过高、诱导消费、变相收取高额利息、高额服务担保费,以及暴力催收等方面;检索其前身“信用钱包”,投诉量也超过8000条。
其中,一位消费者在2025年9月27日表示羊小咩从逾期第一天开始就遭到暴力催收,一直在骚扰家人朋友,各种威胁恐吓,要求停止骚扰。
大量投诉无疑会推高量化派的合规成本。此次量化派带着现存问题再次冲刺港交所IPO,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还需要接受市场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