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40亿的采购,背后是算力生意的硬仗
协创数据又砸了不超过40亿买服务器,这事本身不意外。真正值得盘的是,这家公司今年以来四次公告采购服务器,累计金额已经到了122亿,甚至超过了它去年全年的营收和总资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一场押上身家的转型豪赌。
问题来了:钱从哪来?客户在哪?对手是谁?
先看资金链。公司账上截至年中货币资金16.12亿,但这次单笔交易就接近40亿,显然不可能全靠自有资金。果然,同一天公告还提到,公司及子公司拟新增不超过40亿的授信额度,整体授信规模推高到245亿。这意味着什么?杠杆在拉满。更关键的是,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15.6亿,说明卖出去的货还没收回钱,但上游采购已经先付出去了。这种时间错配,在重资产投入期非常危险,一旦下游回款延迟,资金链立马承压。
再看商业模式。公司说买服务器是为了提供云算力服务,也提到了跟英伟达有合作资质,子公司拿了NCP认证。这算是拿到了入场券,但不等于能稳赚。真正的门槛在于两点:一是客户订单是否真实落地,二是定价权在谁手里。目前这块信息是缺失的。虽然公司在业绩会上提到和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国移动国际签了协议,但从没披露过具体合同金额或执行进度。对比之前海南华铁37亿大单突然终止被立案,市场对这类“只听楼梯响”的算力故事已经开始警惕。
最神秘的还是供应商和客户两端都藏着没露脸。供应商因“商业秘密”豁免披露,可以理解;但客户也不透明,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一个年投入上百亿的业务线,如果连稳定的头部客户关系都不敢明说,那所谓的“在手订单充裕”到底有多扎实?
这么看下来,协创数据的逻辑其实是典型的“以资源换份额”打法——先借钱买设备,形成交付能力,再去抢订单。能不能成,取决于接下来两个变量:一个是股东会不会支持定增或再融资来输血,另一个是年底前能不能拿出一份经得起审计的算力服务收入明细。否则,再大的投入也只是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变不成现金流。
现在整个市场都在等一个信号:谁才是那个愿意为国产算力服务商买单的大客户。协创数据敢冲在前面,勇气有了,下一步得拿真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