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新政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从60周岁延长至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然而,众多一线职工发现,他们必须持有的行业上岗证年限依然停留在60周岁、50周岁,这导致部分就业者陷入了“无证上岗”的窘境。这一现象引起人大代表的关注。目前,特种行业这一情况已经得到解决。而职业生涯延长之后,如何确保安全生产与从业者权益的平衡?
特种作业人员年龄上限调整
“我们公司曾有这样一位‘老法师’,他是一名资深电工,到了60岁操作证也到期了,只能在现场指导,不能实际操作,原因在于超过60周岁他的证就没法复审了。”全国人大代表李丰调研发现,部分老员工因从事特殊工种,如电工、高空作业和焊工等,持有特殊上岗证,但这些证件的使用年限与延迟退休政策产生了脱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丰还提交了一份建议。他认为,各部门应尽快同步修订相关法规,以解决“年龄差”问题,并建议推出针对特殊工种的工作证复审年限衔接政策。
“行业许可证失效了,职业生涯该如何延续?”市人大代表何红民也关注到这类现象。他提出,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的男性员工年满60周岁、女性员工年满50周岁后,其特种行业许可证失效,即使他们仍有工作能力,也无法继续持证上岗。“应当延长特殊工种的证书有效期,通过每年复审的方式,确保他们能够继续合法合规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电工、焊工、高空作业、制冷工等人员,经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考核合格后,取得国家统一的特种作业人员证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工作。其中报考复审条件之一,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0周岁。证书有效期为6年,每3年一复审,每6年一换证。
为此,李丰、何红民等代表均建议:将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工种的工作年限结合延迟退休政策,做好制度性衔接。“建议上海先行先试,对于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工种延迟,在特定区域特定岗位试行。”
对代表的建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给予“解决采纳”的答复。在应急管理部的指导下,市应急管理局对符合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人员的证书信息(应复审日期或有效期结束日期),作出了调整更新。持证人员可通过应急管理部官网或者“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扫码或输入查询证书信息,并下载、打印电子证书使用,实体证书不再另行更新发放。
市应急管理局表示,目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已公布。新规定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年龄上限作出调整,即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男性不超过63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市人社局表示,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在与退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照方面,多数政策明确与法定退休年龄挂钩的,不需调整。国家和地方将积极调整其它相关政策。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的行业证书问题已经解决。”李丰说,如果证书没到期,自动延续,如果到期,作业人员可以申请调整。
放宽年龄不意味降低技术标准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意味着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将延长。
李丰认为,延迟退休政策不仅关系工作安排,还涉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如何保证监管与激励并重、提升延迟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针对年纪较大的员工推广普惠性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至关重要。
在何红民看来,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延迟退休政策推进,外来从业人员日益减少,很多工厂及岗位存在严重适岗工人荒,特种作业工种的职业年龄延长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用工荒”,但他也强调,“放宽年龄限制,不意味着降低技术标准”。
对特种作业人员来说,职业具有一定特殊性。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对操作者体力、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操作者身体机能可能下降,易因疲劳或反应迟缓导致操作失误,增加事故概率。如何确保安全生产与从业者权益的平衡?
目前,上海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对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发证“四个统一”原则,即统一监管体系、统一实施机制、统一考培分离、统一规范发证,组织开展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发证各项工作。
“放宽年龄限制虽缓解‘用工荒’并保留技术人才,但需配套动态健康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防止政策被滥用为‘降低安全标准’的借口。”市应急管理局表示,会向应急管理部主管司局反映代表建议,以期待通过法律约束、技术赋能和动态管理综合防控,降低特种作业超龄风险,确保安全生产与从业者权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