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正式设立贵州凤和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凤和祥)为鸡蛋指定厂库。这一公告,为贵州蛋鸡养殖业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高速路”。“高速路”的这端,是贵州优质的生态养殖资源;“高速路”的那端,是可以加速直通的全国期货市场与更广阔的天地。
交割库落地:打通产业与期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作为全国蛋鸡养殖规模化转型的“排头兵”,目前,全省蛋鸡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百万羽蛋鸡场19个,占全国的28%。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贯洞镇贯洞村的凤和祥是一家集蛋鸡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养殖企业,同时也是贵州地区唯一的蛋鸡国家级龙头企业。当前,凤和祥蛋鸡养殖规模达100万羽,年产鸡蛋2万余吨、有机肥3万余吨,年产值达2.4亿元。
凤和祥自2019年投产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便利条件以及强大的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得以蓬勃发展,通过有力的市场推广,公司鸡蛋产品已成功推向广西、广东、浙江、上海等省份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然而,产销价格波动、物流成本高企等问题却长期制约企业发展。因此,凤和祥在扎实推进经营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会同期货机构积极推进鸡蛋交割仓库资质申报工作。
“作为规模化蛋鸡养殖企业,我们深刻体会到鸡蛋价格波动对经营稳定性的冲击。获批交割仓库资质,可以直接将自有标准化鸡蛋产品纳入期货交割体系,又可以利用好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捕捉市场需求,适时做好生产销售套保计划,进而稳定经营。事实上,鸡蛋期货已经成为养殖端对冲价格风险的核心工具。接下来,我们不仅能通过仓单注册直接参与套期保值,更能为周边中小养殖户提供‘期货+现货’的联动服务。鸡蛋交割仓库获批后,我们将逐步试点‘保价代交割’模式,并帮助有需求的养殖场锁定远期销售价格,在蛋价下行周期中为其规避亏损,切实将期货工具转化为产业‘稳定器’。”凤和祥董事长陈勇表示。
据陈勇介绍,作为贵州本土养殖企业,凤和祥以往如果参与期货套保需跨省对接交割库,面临运输成本高、时效差等问题。在取得本地交割库资质后,该企业可直接将部分鸡蛋产能转化为仓单,实现“生产端—交割端”的无缝衔接,套保操作响应时间从5天缩短至几个小时,另借助本地交割库的快速交割能力,每年可有效减少因价格波动导致的利润损失。此外,交割库的设立有助于构建区域性价格风险缓冲池,优化资源配置。贵州地处西南交通枢纽,但鸡蛋产销存在季节性错配(旺季缺口达30%)。作为交割库,该企业可发挥“蓄水池”功能:在蛋价低迷时注册仓单锁定利润,通过期货市场转移风险;在现货紧缺时注销仓单释放库存,平抑区域价格波动。
推动贵州鸡蛋产业链
从“粗放统货”向“精细分级”转型
对贵州当地的鸡蛋产业来说,通过设立交割库也能显著促进其发展,特别是加快鸡蛋标准化分级的进程。
据了解,目前贵州省禽业协会已对蛋鸡企业团体标准进行规范。品质分级方面,AA级和A级品质满足交易所标准交割品要求;重量分级方面,存在些许差异。“交割库成功设立后,期货交易所对交割鸡蛋的严格质量要求,将倒逼企业及周边养殖户升级分拣设备、完善质检流程,建立以重量、新鲜度、外观为核心的标准化分级体系。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贵州鸡蛋的品质一致性,更能通过交割库的示范效应,带动中小养殖户主动对标行业标准,推动区域产业链从‘粗放统货’向‘精细分级’转型,为对接全国中高端市场奠定基础。”陈勇说。
“我们会依托交割库的标准化要求和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散户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以交割质量标准为纽带,合作社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培训及套保支持,帮助农户规范养殖流程;通过集中分拣、仓单注册和期货套保锁定利润,分散的鸡蛋产出可转化为标准化交割品,再利用交割库的全国流通网络对接规模化采购商。”陈勇介绍说,此举既能解决散户“小散弱”导致的品质参差、抗风险差等痛点,又能通过期货工具平抑价格波动,实现“生产—分级—销售—融资”全链集约化,推动贵州鸡蛋产业从零散经营向规模化、品牌化升级。
陈勇表示,凤和祥将深化“期现结合”策略:利用交割库优势精准捕捉区域基差规律,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远期销售利润,以“淡季套保+旺季灵活点价”对冲价格波动;探索“期货+期权”组合工具,在成本线附近构筑价格保险,防范极端行情的冲击。依托交割库整合的标准化产能和金融资源,企业将进一步降本增效,并拓展高附加值蛋品加工业务,从单一养殖向全链服务转型,在微利时代构筑差异化竞争力。
“总的来看,期货市场为贵州鸡蛋产业提供了‘价格锚点+风险管理+资源整合’三重赋能。”西南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新表示,具体来说,首先,期货的发现价格功能可以指导贵州当地蛋鸡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如近月合约价格可指导企业的延淘换羽策略、饲料采购计划,远月合约价格可以指导企业的采购鸡苗计划等。其次,在预见风险后,企业可以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使得实体企业与期货市场实现融合。贵州蛋鸡企业一方面加入期货市场,增加企业的定价能力,依托交割库建设推动本地鸡蛋标准化分级和品质提升,增强“黔蛋”品牌溢价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包括饲料价格上涨风险、鸡蛋价格下跌风险),实现自身的成本稳定、收入稳定,即稳定经营格局。基于此,贵州产业企业得以专注于产能提升,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最后,利用基差贸易、仓单融资等工具还能帮助企业锁定利润、盘活库存,并借助全国交割网络打破地理壁垒,对接东部消费市场及规模化采购商,实现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升级,助力贵州鸡蛋产业在微利时代构建抗周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从企业借助交割库实现“期现结合”的精准风控,到“保价代交割”模式为中小养殖户兜底保障,贵州鸡蛋市场将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风险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会为贵州的鸡蛋产业增加抵御市场风浪的“压舱石”,更会为其打开通向全国大市场的“高速路”。
随着鸡蛋期货与现货市场如齿轮般紧密咬合,金融的“活水”正持续润泽着黔贵大地。如今的贵州,正凭借金融工具的赋能,稳步迈向连接西南、辐射全国的禽蛋产业枢纽。一个以金融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以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贵州样本”,正变得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