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日在京联合发布《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5)》。蓝皮书指出,尽管中日贸易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扩大,但贸易互补性依然显著,合作潜力巨大。

《日本经济蓝皮书》主编闫坤发言。
蓝皮书称,2024年度,日本经济呈现复苏趋势,但步伐较为缓慢。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2024年日本名义GDP超过600万亿日元,达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但实际仍然保持超低速增长状态。就业环境改善促进消费复苏,与半导体、节省人力相关的企业设备投资需求也在增加,但出于对物价上涨的强烈警惕,内需仍处于弱势水平;日元贬值带动出口增长,受益于海外投资收益和入境游客消费增长,经常收支顺差显著扩大;日本央行对货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历时八年的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继2023年日本名义GDP规模被德国超过之后,去年日本名义GDP规模仍小于德国,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蓝皮书认为,展望日本经济走势,是在内外压力下艰难复苏。就业环境改善、投资需求增加、访日游客消费扩大、出口贸易增长,可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助力。但同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国际政治局势紧张、全球供应链震荡、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这些因素会对日本经济复苏造成较大压力。从短期看,日本经济将会继续维持复苏基调,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看,日本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难解决,日本政府也在尝试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一个结构性问题深化和适应性调整并行的状态。
就中日经贸现状和发展前景,蓝皮书指出,2024年,中日双边关系在高层互动的引领下呈现回稳改善态势。受内外因素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一步下降,但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仍然至关重要。在RCEP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也持续深化。2025年,面对保护主义加剧、全球供应链分裂及经济增速放缓等挑战,中日经贸关系迎来深化合作的机遇。双方应深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结构性互补释放协同势能,在“银发经济”“双碳”及数字经济领域拓展合作;并通过促进双向投资激发经济活力。尽管地缘政治风险依旧存在,但中日仍有机会携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
这是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编著的第18本《日本经济蓝皮书》。本期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下的日本经济”为主题,设有总报告、分报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下的日本经济3组栏目,对日本财政、金融、产业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动态变化、存在问题、未来走势进行全方位分析与展望,并探讨了中日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